月到中秋分外明。在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里,总有一部分人远离家人好友。幸好,虽隔千山万水,借助网络的力量,人们仍可以共话佳节。同一轮圆月下,思乡的愁绪、别离的伤感慢慢淡化,不变的,是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牵挂。
来自湖北恩施的向发兵,3年前从武汉铁路技术学院毕业,之后一直奋斗在高铁一线。“中秋又没法回家团聚了,我已经习惯了,但还是很想家。”小伙子的脸上挂满了落寞,这是他坚守在车站的第3个年头了。今年7月,向发兵来到宁杭高铁长兴站负责班组管理。到了节假日,人流量大,工作量也大,一天接车20多趟也是平常事。
今天上午,伴随一声“叮咚”,向发兵的手机屏幕上蹦出一个窗口。原来是远方的姐姐,通过微信发来的语音祝福:“阿兵,一个人在外保重身体,记得吃月饼。”听到姐姐的声音,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中秋夜,姐姐将带着外甥回家,一家人一起赏月。向发兵已经和家人约好,明晚下班后,在微信上开通家庭群,听一听彼此的声音,来一次别样“团圆”。
从短信到微信,从文字到语音,通讯技术的发达让祝福的传递方式更加多样,传统的鸿雁传书,被逐渐取代。漂泊在外的游子,仰望头顶明月,通过网络千里寄思念。
而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中秋不回家、晒中秋福利、最美赏月地、中秋快乐等相关话题,占据了榜单上的众多席位。
编辑一条140字的微博,@给多位好友,简简单单的微祝福,在好友的评论和转发中逐渐升华。越来越多人选择微博发送祝福,输入“2013”、“中秋”、“快乐”、“祝福”这几个关键词,记者在新浪微博搜索出了近50万条相关微博。网友“Kaykay”非常喜欢这种祝福方式:“低碳,省钱,能添加各种表情和图片,还能互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网络缩短了彼此的空间距离。亲情、友情、爱情,在网上传播。毕业后独自在杭州工作的李强说,他已跟多位大学好友约定时间举行一次网络视频聚会。“平时很难凑在一起,趁此机会好好聊聊。”
百度贴吧、各大论坛上也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或共话诗文,或盖楼送祝福,欢度中秋。网站上最美赏月地的评选,则让众多网友开始回味家乡的美好。不少人发出感叹:最美的赏月地其实就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