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上海、北京点映之后,王全安银熊奖电影《团圆》昨日在重庆点映,导演携主演凌峰等亮相重庆环艺电影城,为公映造势。而该片一路宣传一路被媒体热评为“近年品质最好的电影”,银熊奖名不虚传,和重庆火锅一样。最意外的收获是:一位90后观众更在现场向导演坦言,看完《团圆》,教会了自己如何去孝敬父母。
《团圆》口碑爆棚被称近年品质最好国片
时隔一年,王全安导演在《白鹿原》之后,其“新作业”《团圆》从品质上来说,它保持了王全安电影一贯的高水准,也算是今年电影市场上最难得一见的艺术佳作。在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上,《团圆》这部饱含东方风韵作为开幕影片已经史无前例,而后,电影还获得该届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打破了电影节开幕片不获奖的魔咒。一时令全球观众对《团圆》充满期待。历经3年期待,今年中秋节,《团圆》终于与观众见面。
对于拍摄《团圆》,王全安说,“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台湾老兵来上海寻亲的消息,对我触动很大。虽然它表面上看只是一段婚姻,但实际上包含了上世纪我们的创伤,我便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这部电影的剧本取材于这位台湾寻亲老兵和他在大陆亲人的真实生活。王全安的团队做了大量采访,才确定了故事原型,并将其他积累的故事素材充实进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而电影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点映,不少观众冲着“银熊奖”而来,最终收获不少,上海观众称“超过期待,是近年难得的成功的上海方言电影。”而北京观众也称,“一刀未剪,《团圆》的品质是近年最好国产片。”昨日在重庆,观众同样亮出高分。每个年龄的观众都有自己的深深感悟。一位90后女生难掩激动,称“我一直以为电影表现不出小说中那样细腻的情节,但是今天的电影完全征服了我。”她说《团圆》让自己心里变得很安静,尤其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那场戏整个桌子上都没有人,孩子们也不回家吃饭,也不知道回家多陪陪父母。电影教会观众,不管时间有多久,距离有多远,我们都应该回家团圆。”
《团圆》美食诱人王全安想的是重庆火锅
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许多重要情节都是借饭局展开。《团圆》展现饭桌上的戏份就有十几场之多,鸡、鸭、鱼、肉以及上海的各种美食全被影片收入镜头里,一道道舌尖上的美食诱惑确实令观众垂涎欲滴。去影院观看影片的观众,自然也能体会到这样的视觉美味享受。
谈及影片的表现手法,王全安说:“《团圆》中有大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镜头,饭桌上人物平缓的对白和动作,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慢慢道出了他们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表现东方人特有的情感处理方式的电影。我的想法,就是通过几场谈话,几次吃饭,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他说,“胃比思想更深刻。我30岁以前,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很深刻,到30岁后蛮久觉得饭桌上的东西更深刻。海峡两岸的人分离几十年,感情上可能有隔膜和陌生。但中国人对饮食的天赋,却把一家人连在一起,饮食是讲一种联系的。”
《团圆》作为柏林电影节美食单元的开幕片,一度在德国引发中国菜热。在电影节上,厨师还专门去学会做了“佛跳墙”。而昨日王全安带电影来到重庆,再谈美食,他一开口便是“重庆火锅”,而他本人,便一直对火锅情有独钟。昨日下午做完发布会,他更和凌峰等直奔重庆南山,解火锅之馋。他表示,对重庆的第一感觉特别好,为了“天天吃火锅”更有兴趣把下一部电影放到重庆来拍:“说不定会出现吃着重庆火锅、说着重庆话的这样一部电影。”“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地貌的感觉,不是闷在里面那样令人费解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外化出来。重庆人本身性格里面的智慧啊、表达方式啊,我都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再加上可以天天吃火锅就可以拍得更好了!”
凌峰看《团圆》数度落泪
《团圆》由卢燕、凌峰、马晓晴、莫小棋等主演,不过昨日卢燕、马晓晴、莫小棋都抱憾缺席重庆发布会。之前一直没有在大银幕上看《团圆》的凌峰,跟随《团圆》剧组北京宣传时,还专门跑到影院看《团圆》,结果,还是忍不住“哭了几次”,“虽然是我演的,但我看到剧情还是觉得很感动,中间都哭过好几次。我拍过很多烂片,但这次终于有了一部代表作。”
凌峰称自己早年在重庆呆过很长时间,曾经每天与重庆美食为伴。昨日凌晨刚到重庆,就迫不及待的到了一家火锅城大朵快颐,辣得打了好几个喷嚏之后,才说“想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