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澳门立法会选举创下几个“最”:硝烟味最浓(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7 08:48:06

  澳门第五届立法会选举投票日的街头宣传画。《澳门日报》

 

  原题:澳门立法会选举创下几个“最”

  东西文化的彼此交融、繁华与宁静的相偎相依,正是澳门这座东方小城的独特魅力所在。这几日,在澳门,还能感受到不同的选举文化。

  9月15日,澳门特区2013年立法会选举开始投票,16日选举结果出炉。本次共有超过15万选民参与直接选举投票。

  澳门人“政治冷感”?

  选举在澳门的热度似乎远不及港台。澳门人对政治不那么“感冒”,这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有澳门学者这样分析指出,葡治时期,华人参与政治事务空间狭小,长期形成了“冷冷的政治氛围”,回归以后,澳门人当家作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促使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受制于社团政治、精英政治的现状困扰,民众的热情并不能一下子找到完全释放的途径。

  不过,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有参选热情的民众增多是一大变化。从澳门当地媒体报道上看,不仅老将有意—不少现任议员角逐连任;更有“新枝”力争—不少社会团体或新生政治力量亦跃跃欲试。按规定,8月31日选举进入14天宣传期,各路参选大军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曝光,共举办了约300场宣传活动以及多场政纲辩论。

  此次澳门立法会选举,单从数字上看,就有几个“最”。

  其一,议席数量为有史以来最多,由33名议员组成,比上届增加4名。根据澳门立法会2012年8月修订后的《选举法》,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由12名增加至14名;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由10名增加至12名;委任议员维持7名。

  其二,选民人数最多。本届选民人数比上届增加近3万人。增加选民中“首投族”所占比例最高。据官方统计,本届选举刚适龄的17岁至24岁年轻选民有1万余人。

  其三,硝烟味最浓。14个直选议席竞争最为激烈,共有20个组别的145名候选人参与角逐。加之澳门民众参政意识有所提升以及政坛新旧人士交锋,本届选举被认为是最激烈的一届。

  牵动未来政治板块

  澳门的选举文化中还有很特殊的一点,在政治选举中实行“无政党参选的社团选举制度”,这与澳门特殊的“社团治理社会”模式不无关系。在之前的几次立法会选举中,澳门各政治势力逐渐形成了5大板块:“传统爱国爱澳社团”、“泛民主派”、“工商博彩”、“乡族派”和“土生及公职人员”。五大板块中的“传统爱国爱澳社团”长期占优势地位。

  澳门舆论把立法会选举视为2013年澳门政治生活头等大事。民众关注的还有选举将对未来政制发展以及政治版图带来何种变化。

  第五届立法会选举是政制发展后的第一次选举。自201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澳门基本法两附件修改问题作出解释,确定澳门政制发展必须经历五个步骤以后,关于政制发展的议题成为澳门舆论的热点。有澳门媒体发表评论称,第五届立法会选举会对未来澳门政制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是不是里程碑,关键要看这场选举有没有为澳门政治系统带来广泛的民意、有没有提高立法机关的民众认受性,并给澳门的民主建设进程增加“正能量”。

  澳门学者徐劲飞受访时指出,澳门政治板块稳定,参选阵营与前几届基本一致。20组的政纲大同小异,离不开房屋、交通、高官问责、通胀及扶贫济弱等老问题。从各政治板块相互角力的角度来看,“传统爱国爱澳社团”未来仍会保持相对优势,不过与其他4大板块的优势差距会有所缩小。

  贿选能不能根除?

  澳门回归后,不断完善选举法,希望遏制贿选。法律规定贿选可被处最高8年徒刑,但贿选问题依然没能完全消除。2009年曝出的“行情”,一张选票的“价格”在500至700澳门元之间。

  本届立法会选举因为竞争激烈,贿选问题备受关注。行政长官崔世安多次强调致力确保立法会选举依法进行。澳门廉署更是在投票前的9月13日下午,宣布揭破首宗涉贿选罪案件。媒体称“敲山震虎”。

  另据澳门媒体报道,此次选举出现了“市面冷、网络热”的奇怪现象,有些候选人不再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而是利用网络抹黑竞争对手。对此,廉署也进行了相应的监控。

  贿选现象能不能杜绝?有澳门媒体评论说,对于贿选文化,政府一直未能有效根治,追源究始是欠缺决心和法治精神。选举本是选贤举能之事,如果候选团队不是考虑如何服务民众,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精确的算计上,将选举变成利益博弈的斗场,这也是社会的悲哀。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