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3天休6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16日起工作进入混乱状态!”“请3天假休息8天”、“请2天假休息10天”……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五花八门提示、“拼假攻略”蹿红网络。
人们热衷“拼假”,“爱‘拼’才会赢”,就是为了错峰出游,有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然而,硬性的假期设置,让假期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不少尴尬与无奈,合理化的休假安排距离百姓有多远?
东“拼”西“凑”连休24天:“逆天拼”靠谱吗?
“请11天假可连休24天!”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各种拼假攻略走红网络;
攻略一:中秋节请3天:即可享受9月14-21日的8天长假。
攻略二:国庆节请2天:从9月28日放到10月7日即可享受10天假期。
攻略三:请11天:申请中秋8天和国庆10天的假期,然后在9月22日-27日请假,即可享受“超值24天套餐”……
多个版本的“拼假”攻略在网上疯传,东“拼”西“凑”的假期换来连续多日工作。清华大学教授、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说,这反映出我国公共假期少,人们渴望长假带来更多休息,也折射出目前的假期安排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有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几乎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为何老百姓还是感觉“太少”了?
业内人士指出,2013年节日及纪念日放假总数29天,但实际上法定节假日只有11天,另外18天都是从周末“挪”过来的。这样一来,11天的法定节假日,不但没有多休,反而比去年还少了5个正常的双休日。
“连续三四天拼接起来,表面上看假期的时间长了,实际上假期时间并未增加,这种休假设置不合理。”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小长假其实是“挪假”而已,用连续多日的“加班”换取假期休息。
另外,人们热衷于各种“拼假”是为了错峰出行,不用赶在旺季旅游出行,成本低廉些。海口市民赖文臻说,拼凑出来的假期,不仅没有让人更好地放松休闲,反而感到太累、太折腾。但是不拼假,假期太短,出游又不方便。
假期“被安排”:休息“福利”变额外“负担”?
国家将中秋、端午、清明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旨在增强节假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蔡继明说,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假日与节日的结合,是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懂得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
然而,在重视节假日的同时,相关部门将周末双休日与节假日“挪”在一起,“凑”出小长假,这种把周末迁移的做法该不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表示,双休日的“福利”演变成连续工作的额外“负担”,一点放松感都没有了。
“被安排”的节假日“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质量难保障。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约有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出行。9月30日当天,全国道路旅游运输量就达到8560万人,超负荷的流量让多地“高速路”变“停车场”,全国各大知名景区人满为患。
相对集中的人流物流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同样在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一些律师表示,2013年节假日安排中部分放假调休安排导致劳动者一周连续7天上班,与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相冲突。
专家表示,国务院的放假安排只是指导意见,各个部门或单位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管理,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诉求,适当调整工作日和休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施行以来,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享受带薪休假的待遇,超过四成人对自己休假状况感到不满或无奈。
“我的假期我做主”:休假设置如何更合理?
“法定节假日的设置应该将尊重传统文化与广纳民意相结合。”蔡继明表示,政府机构更少地管制,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公众,有关部门在制定明年的“假期”安排时,应该把公众的休假权利兼顾好,使其达到利益最大化。
五花八门的“拼假”指南,不仅使得一些假期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冲击,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休假更加人性化的渴望。对法定节假日的合理调整也考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相关专家表示,建议通过网络调查、民意抽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众的意见建议,使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在保证假期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休假日期安排也可以更合理一些。”南京大学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认为,应该在保证假期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具体日期安排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尝试让一些单位拥有一定自主权,合理安排放假时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
“劳动者的休息权,应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保证。”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全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应该全面兼顾,不能随意挤压双休日。
有关部门应促使“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张孝民律师认为,带薪休假应当作为一项条款内容写入劳动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让用工单位对休假权利充分尊重、落实执行。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也不应该轻易放弃这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