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青少年为何患腰椎间盘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6 11:18:29

  青少年患病多因外伤

  椎间盘的主要生物力学特性是抗压缩力,增加了脊柱的活动范围及弹性力和运动中的缓冲作用,但对扭曲力的耐受性差。也就是说,在腰部扭曲状态下最容易受损伤。这可能是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青少年类型最主要的区别。一般认为,成年人发病与腰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而青少年的腰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所以多由外伤引起。不难联想,肖飞堂弟的发病可能与他不久前的搬家经历有关。

  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也和成年人不同。一般来说,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比较少,且相对较轻,不像成年人有明显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肌肉萎缩和肌反射改变也较少见。但往往体征明显,比如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明确的外伤后,患者腰部畸形重,常为腰部僵硬、脊柱后凸或脊柱侧凸。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脊柱有较大的活动度和柔韧性,容易应用姿势的改变来消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往往需要借助脊髓造影、CT、MRI等特殊检查,才能明确突出的间隙和范围。

  保守疗法的选择

  不少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医院明确了诊断,但到了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又开始犹豫了。因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手术治疗能够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及马尾神经的压迫,消除神经根刺激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劳动能力,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手术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术后复发、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大有人在,即便只有1%的风险,也令人担忧。对这些心有顾虑的患者,我们建议先进行一段时间积极适当的保守治疗,观察效果。

  卧床休息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压力以坐位最高,站位居中,平卧位最低。卧位状态可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同时加以制动,可以减轻肌肉和韧带造成的挤压,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加速炎症消退,避免走路或运动时腰骶神经在椎管内反复移动对神经根的刺激。

  牵引治疗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效果,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能够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纠正脊柱侧凸,使椎间隙增宽,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经济而无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等特点,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方法。可以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炎症、水肿吸收。

  针灸治疗有单纯针刺、针灸并用、粗银针、电针、热针、水针、穴位埋线、穴位埋药、刺络拔罐、耳针、眼针、手针、腕踝针及小针刀等,多与其他疗法相配而用。其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导,缓解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炎症水肿。

  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其治疗机制有镇痛、抗炎、抗粘连、改善微循环和类激素样作用,有利于使突出的椎间盘萎缩而减轻症状。

  运动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存在腰背肌和腹肌的减弱,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是腰痛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重视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只有腹肌与腰背肌保持适当的平衡,才能维持良好的姿势及保持腰椎的稳定。

  心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运动系统疾病。轻者运动功能受阻,重者可导致患者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尤其是对于追求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来说,生活节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患者的内心世界,改变其原来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影响着疾病的进程与恢复,需要做及时、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但在接受上述规范、适当的保守治疗3个月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加重,应当进行手术治疗。关于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病例特点进行选择,在此就不再讨论。

来源: 新浪健康博客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