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鹅掌坦仓库10日发生的爆燃事故,经现场勘验,至昨晚死亡人数从4人增至8人,受伤36人。初步调查爆炸物为儿童玩具枪用的“塑料圆盘击发帽”。
惨剧发生,令人伤痛。与众多重大事故一样,迅速展开对易燃易爆仓库、场所及运输车辆的安全大检查,已作为消除隐患的补救措施。然而,对事故本身的深入调查,找寻其根源与漏洞,反思监管细节,当是汲取教训、杜绝漏洞不可或缺的前提。
基于爆炸物检出氯酸钾及磷成分,且这两种物品具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或受到撞击时可发生燃烧爆炸的特性,其危险品性质已可确定,二者也早已列入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或条例。可见,对含有氯酸钾及磷成分的“塑料圆盘击发帽”本就应严加监管。
应该说,近年广州市对危险品的运输、装卸、储存也并非不重视,也采取了很多有效举措。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没有任何空隙。这次事故仿如5年前在黄埔区发生的装卸同类危险品爆炸重大伤亡事故的“翻版”,这一点就至少证明监管上依然有漏洞存在。
此次危险品燃爆伤及幼儿园学童等无辜,无疑涉及危险系数极大的仓库何以存在于事发地的问题。事实上,当地居民就曾多次投诉“住改仓”违规现象而“投诉无效”,羊城晚报在一个月前也曾披露这些仓库存放大量鞋子衣服、其中不乏疑似易燃易爆品的问题。仓库密集,大货车白天黑夜随意穿行,如果再加上危险品藏匿其中,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的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此次事故的更多细节及相关因由尚有待深入调查,但背后可能牵涉的问题已经难以不涉及。假如对任何危险品的运输、装卸、储存监管到位,对防火防爆的重点仓库严格定期抽查制度,日常做到严查严管,又假如对可能涉危险品或引起火灾的货场、仓库做好规划布局、坚决搬离商铺、幼儿园、公交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危险系数是否就会降低,稍有不慎即酿成大祸的惨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是很有必要反思的。
这次爆炸事故用血淋淋的惨剧再次敲响危险品监管的警钟。它警示我们,任何时候对危险品丝毫都不能大意,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的极大威胁。由此,从货场规划布局调整,到危险品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监管,每一个“关”都要严把严管。这样,最大程度遏制危险品爆炸之类的恐怖事故发生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