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了味儿的G20
原本的G20,致力于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寻求经济发展共识的讨论空间,却被偷溜进来的政治博弈搅了局;这个应全球金融危机而生的国际经济对话组织,最终因为地缘政治的绑架而成为了某些大国的政治秀场。
“我们会不会帮助叙利亚?是的,我们会。”俄罗斯总统普京自问自答似的明确表态为9月6日闭幕的G20圣彼得堡峰会蒙上了最后一层阴影。
即便俄国人最初设计的议程里毫无叙利亚的影子,但叙利亚成为成员国间绕不开的话题也在意料之中。按照原定计划,有关叙利亚问题的讨论,被放在了第一天会后的晚宴上,东道主想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低调进行,可终究阻挡不了其“喧宾夺主”的脚步。
一场不期而至的叙利亚危机分裂了二十国集团。 G20峰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终于也变了味儿。
“G20叙利亚峰会”
“G20首脑们的讲话和交谈无不慷慨激昂,大多是关于叙利亚冲突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叙利亚政府实施军事打击的主张,”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但问题是,此次峰会上有关叙利亚战争的讨论,更像是一场徒具形式的演讲,各种力量兀自阐明自身立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沦为如意大利总理恩里克·莱塔所说的“确认无共识”的亮相。德国的《柏林日报》更是以“徒劳的G20峰会辩论”为题批评G20峰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拙劣表现。
美国继续表现出一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开打阵仗,奥巴马此次峰会的最大任务就是为了赢得诸大国在对叙动武问题上的支持;法国高调支持美国,奥朗德希望通过斡旋就叙利亚问题达成欧盟成员国的统一立场,但却遭到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的批评,称其“违反欧盟统一外交准绳,单独行动”。
德国继续持中立的观望态度。默克尔表示,由于有关各方对究竟是谁制造了毒气弹事件存在分歧,“我们还无法达成共同立场”。一向与美国“形影不离”的英国因为议会拒绝支持对叙动武,是否参战还是个未知数。这次峰会上,卡梅伦明显感受到“小伙伴”的疏远,英国《独立报》的报道称,奥巴马在峰会期间没有安排与卡梅伦的私人会谈。英国首相反倒是与普京进行了一次“诚恳的”凌晨交谈。
俄罗斯斩钉截铁力挺叙利亚政府,不过普京也暧昧地表示“如果能够证明大马士革对平民使用了毒气弹,俄罗斯不排除会支持联合国对叙利亚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算是给不断升级的美俄矛盾留下了些许喘息的余地;中国坚持一贯的劝和原则以期息事宁人,表示“政治解决是唯一正确出路,动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次G20峰会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成了历史上最奇特,也是最分裂的一次峰会。”泰国《世界日报》这样评论,“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暗流,冲击着不稳定的世界格局,也将伤害这个目前最受重视的国际协调机制。”
作为美国攻叙的最大路障,美俄两国关系的冷淡大家都看在眼里了,普京和奥巴马间的火药味儿也不难嗅出。奥巴马抵达圣彼得堡时便受到冷遇,俄国只派出3名低级别官员到机场迎接他。俄罗斯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更是公开指责美国,称其“未能履行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决制度的承诺”。
奥巴马与普京第一天的康斯坦丁宫会面仅交谈了30秒,两人握手后随即转身离开,法新社的记者猜测他俩“只是尴尬地问候了一下天气”;而在5日商讨叙利亚问题的晚宴上,奥巴马在足足迟到了15分钟后才幽幽地步入会场,有消息称最后时刻,奥巴马还“赖”在自己的豪车里,打电话游说持异议的国会议员;东道主在领导人座位的安排上也煞费苦心,两人原本相近的座位安排临时发生改变,英国《卫报》的报道说,座位调整后,普京与奥巴马之间隔了5名领导人,两人遥遥相望以防“掐架”。
奥巴马在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成员国间的共识正在增强,我们不能对叙坐视不管”。普京则表示,大多数G20国家反对军事介入叙利亚,他更是公开亮出了黑白名单。“(对叙军事打击)没有建设性的同时,也将扰乱全球经济。”普京说,“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奥巴马在G20峰会上赢得了国际社会对其动武决定的支持”。实际上,有关G20峰会的波动早已暗藏。自俄罗斯给“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临时避难的许可后,美国便意图挽回丢掉的颜面和威信,狠狠“教育”一下俄罗斯,就像美国国务卿克里所说的,要向世界证明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以及对世界局势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此次峰会却被冠上了“G20叙利亚峰会”的称号。虽然现实中经济政治本就密不可分,可囿于各国政治利益为先的逻辑,G20还是演变成大国间昂贵而漫长的议价平台,当今世界局势的复杂和困境再度凸显。
经济协同的困境
对美俄两国而言,叙利亚问题是其首要议题,而对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当务之急则是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公正。
按照惯例,G20领导人在圣彼得堡峰会闭幕时发表了一份最终联合声明。这份史上最长的声明文件共有35页,涵盖世界经济的持续与均衡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和金融投资等问题,个别章节还涉及了贸易的完善、税收和国际金融架构问题的解决。
但是纵观此次峰会经济问题方面的讨论,“最大成果是在全球协调反偷漏税方面取得共识”,法国经济大报《回声报》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有关美元国际地位、如何避免美联储货币调整机制对全球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冲击等领域的问题,成员国们莫衷一是。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G20成员国的首脑们在2009年团结一致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萧条,展示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合作力量。可是4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团结精神已遭破坏,政策协调过程磕磕碰碰。
发达国家的表现乏善可陈,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虽坚持了合作的初衷,但也面临着联合的困境。 G20峰会上最振奋人心的结果可能是金砖国家储备银行即将建立。年初的德班峰会,金砖国家已经提出建立金砖储备银行的设想,现如今,除中国以外的成员国们货币表现都非常糟糕,一度被世界看好的印度出现巨大经济隐患,印度卢比在4个月内贬值近30%;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还不到2%,巴西、南非也纷纷遭遇发展瓶颈。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大幅流出、外部的金融环境恶化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新兴经济体资金外流严重,从而导致俄罗斯、巴西和印度三国货币持续贬值。”联合声明中写道。
新兴国家经济几近全线崩溃的现状加速了金砖储备银行的建立,金砖国家高速发展神话的终结也加快了成员国们通力合作的脚步,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主题发言中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可是联合行动也并非就是新兴国家逃脱困境的万金油,各国仍然需要对症下药。以中国为例,人民币依旧保持小幅的升值幅度,所以深化推动改革开放、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才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回顾历届峰会成果,即使成员国首脑就世界经济治理问题达成一致,可涉及到具体执行,则效果甚微。早有一些观察家们就这一现象敲响警钟,他们认为多边共治的另一面,或许就是“权力真空”。所谓“权力真空”,是指成员国对很多问题有着基本共识,但一旦深入细节并开始实施,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愿意执行这些全球经济议程。
原本的G20,致力于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寻求经济发展共识的讨论空间,却被偷溜进来的政治博弈搅了局;这个应全球金融危机而生的国际经济对话组织,最终因为地缘政治的绑架而成为了某些大国的政治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