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如何走出减负困局大家谈 落实减负不能"一阵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2 10:28:22

  蒋跃新马菁海商海春张大鹏作(新华社发)

  落实减负不能“一阵风”

  清华大学教授崔刚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非常值得肯定。一方面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迫性,并开始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有关部门的决策程序民主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我深受鼓舞。但是,仔细想来,这一举措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做些深入思考。

  从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看,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实,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小学阶段,很多儿童从三四岁起就被家长带着奔波于各类培训学校;中学生更惨,他们每天被埋于试题堆里,或者奔波于各种竞赛,一年365天,没几天能得到彻底放松。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归咎于目前的大学招生制度。在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一切靠分数的选拔机制之下,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实在是难上加难。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表现在基础教育,而根子却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招生机制上。除此之外,目前高等教育的严重同质化现象,也导致教师和家长不顾学生特点,千篇一律追求高分数。在此情况下,要想改变分数至上的现状非常困难。

  对大多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来说,给孩子很重的课业负担多为无奈之举。逻辑很简单,在小学没有好成绩,就上不了好初中,也就意味着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这其中,有个词很关键,就是“好”,为什么要有好坏之分呢?原来,有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之分,后来没这些名堂了,但区分仍然存在,只不过换成了“达标校”或“示范校”等。这在义务教育阶段很不应该。不同学校获得的资金支持、师资配备等大不相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使得家长用出浑身解数让孩子挤“好学校”。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优秀师资配备问题。否则,“阳光入学”的措施就很难实现。

  与此同时,教育观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身心、人际交往能力等,比背诵一些知识重要得多。道理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目前,小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减负非常不利。纵观历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的结果往往是内容更多了,难度更大了,课程也更多了。此次公开征求意见,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作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家庭“加餐”,单靠学校学习,很多内容孩子很难掌握起来。

  我经常想到自己的小学,那时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主课,也没什么作业,放学后要么做点家务,要么玩耍,留下了很多快乐幸福的记忆,学到的很多东西受用终身。和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起来,我从没觉得自己的小学有什么遗憾,反倒觉得现在的孩子们身上少了很多东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是个漫长过程,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过多知识,不仅无助于成才,反而会影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还需要家长理解。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的观念不转变,即使学生在校减负了,也会在社会培训机构中增负。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课程改革方面下功夫,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切实减少小学的学习内容,降低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科学教育观念的普及,让改革举措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减负困局的产生有许多深层原因,涉及诸多复杂问题,要想真正有效地为小学生减负,还要从根本入手。目前的十条规定主要从一些表相入手,短时间内固然会收到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标本兼治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否则一阵风过后一切又回到老样子,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1] [2] [3] 下一页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