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杭州昨现雾霾天 接下来秋冬季雾霾天可能会频繁出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2 09:00:27

昨天,从北山路望去,西湖灰蒙蒙的。

  经过一个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的夏天,昨天灰蒙蒙的天空让人看着真难受。杭州市气象台说,昨天杭州出现了雾霾天气。

  这其实也透露着换季的信息:夏天慢慢向秋天过渡,再接下去是冬天,杭州一年中雾霾天最容易出现的季节要来了。

  能见度只有两公里

  空气轻度污染

  昨天上午10点多,杭州市气象局发微博说,近几天,杭州市区能见度比前期明显下降。尤其早晨8点前后能见度一般只有1-3公里。大家出行时注意安全,并暂停晨练。

  其实不仅是早上,昨天一整天,杭州能见度都只有2公里左右。上午8点,市区能见度2.861公里;到了下午2点只有1.614公里。

  如果你对数字不敏感,那么也可以对比一下。刚刚过去的盛夏季节,杭州空气清透,能见度最好时能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多公里。7月1日,能从西湖一眼看到九堡大桥。而昨天在西湖边,就连近处的山水也显得很朦胧。

  能见度低,空气质量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根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日报,9月10日14:00—9月11日14:00,杭州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10,属于轻度污染。

  再看看同一个时间段内,离市区比较近的几个监测点PM2.5浓度:卧龙桥71微克/立方米,朝晖五区71微克/立方米,和睦小学81微克/立方米。按照国家标准,PM2.5浓度限值应该在75微克/立方米以内,这几个监测点的PM2.5浓度,都接近或者超过了这一限值。

  单以位于闹市区的朝晖五区监测点来看,昨天凌晨0点,PM2.5浓度是47微克/立方米,中午12点升到159微克/立方米。而之前很长的一段酷暑天气,朝晖五区的PM2.5浓度指数,经常都只有个位数。

  上午是雾下午是霾

  雾霾天气慢慢进入多发季

  杭州市气象台说,昨天上午能见度低,是因为出现了轻雾。雾是秋冬的“季节产品”。这主要是因为白天气温相对较高,空气中饱含了很多水分。夜晚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不断溢出,清晨就凝结起来成了雾。

  到了下午,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小颗粒多了起来,雾就慢慢变成了灰霾。

  雾和霾,都是接下去的秋冬季我们会碰到的天气现象。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1月31天里,杭州天天有轻雾,其中有7天出现了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大雾。而且,这31天中,有17天出现了霾。

  市气象台曾做过统计,杭州全年的霾,在秋冬季节持续多发,而春夏季节相对少发。近两年中,2012年10月杭州霾日数最多,有23天;最少的是2011年8月,仅为3天。

  副热带高压逐渐远离

  污染物不易扩散灰霾沉积

  市环保局从2006年开始监测PM2.5浓度,结果显示,杭州夏天PM2.5的浓度最低,是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秋冬季,PM2.5的浓度就会比较高。

  夏天空气质量好,主要是因为这时,我们经常被副热带高压控制。这是一个暖性的高压天气系统,不但会带来晴热高温天气,而且因为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有一个下沉气流,会使空气从上往下不断循环流动,这样空气中的污染物就会被带到高空,或吹出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这样一来,被副高控制的区域里,空气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而到了秋冬季,副高远离,天气条件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大量的灰霾沉积在空气中,空气质量也好不起来。

  昨天也是这个情况。市气象台说,杭州处在副高边缘,没有下沉气流影响,再加上风比较小,灰霾天气也就这么出现了。

  周六冷空气影响

  北风会吹走污染物

  秋冬季缓解雾霾天气,雨水和冷空气带来的北风,可能是两大法宝。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气势磅礴的阵雨,好像把空气也洗了一遍。昨晚9点的实时监测显示,朝晖五区监测点PM2.5浓度已经降到了20微克/立方米,和睦小学29微克/立方米。

  不过,杭州市气象台说,今明两天的空气质量可能依然不是太好,而且气温也比较高,最高气温都在35℃左右。

  之后空气转好的最大希望,就是周六的冷空气。

  如果冷空气带着强有力的北风一起来,那么空气中的污染物就能扩散出去,空气质量就会好一点。同时,日最高气温也会下降到31℃左右。这么想来,周末的冷空气很让人期盼。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