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频道9月11日讯(实习记者张红燕) 感受了岭洋乡百姓至真至纯的孝行,品尝了岭洋乡高山茶叶的清香醇厚,记者有幸亲身体验了一次水上乌溪江之行,领略被驴友称之为华东地区最后一块处女地——仙霞湖的风光。
“雾中斜燕两三点”,远处松树梢上偶尔掠过一两点黑点,忽而又在水面上轻滑而去。枯落的松针在地面上厚厚一层地积了一层,俯视着浪花经年累月的拍打。水位的下降,露出了水浪拍打岩石的痕迹,整齐一线、层层推进,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出其不意。迎面吹来的风,拂过指尖,留下一股似有似无的温暖的淡香。似乎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每一缕风都在讲述着这里的安详与宁静。
船行处,留下一片翻腾的热闹,似碧蓝色法兰绒上滚动着的珍珠。抬眼望去,来时的山路隐隐约约地在山腰间蜿蜒;而高大峻拔的山,此时的轮廓却变得亲切、祥和了起来。环顾四面,山环山、山连山,像是一朵黛绿色睡莲的层层花瓣;散落在乌溪江四周山腰间的农家便是清晨的露水,洒落在花瓣。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处临时修建的靠岸码头,沿着阶梯我们来到农家的小路前,两只“当车”的螳螂此时却试图拦住我们的去路。沿路缀满枝头的椪柑压得树枝抬不起头;小路边粉色的田桔花开得灿烂;细长的丝瓜垂挂在架子上,与山水为伴。在“船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下山脱贫的安置点---溪东村苍山自然村,而由来自印山等三个自然村十三户人家组成的规划地又被命名为“溪东村安置点”。在规划地看场地的曹支书告诉我们:“这片规划地总面积1800平方米,划分为13个方块,每块地基85平方米左右,明天抽签,上报审批后,村民就可以自愿下山抽签选房地基。”村民还告诉记者,对于下山造房的拆迁户,乡镇也会给予每人8100元的补贴,另外,拆房子按每平方米面积给予一定的补贴。
安置点的规划用地
说话间,过来几个四十左右的村民,支部书记曹思忠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从距离安置点4公里外的印山村的拆迁户,今天刚好过来看地基。对于拆迁到溪东村,拆迁户们是这样说的:“印山村是在很高的山上,回家不便,现在政府有政策补贴,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搬下来。”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外出打工,种植板栗、柑橘为主要收入来源,政府的脱贫补贴无疑是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当地种植的板栗
到了结束访问的时间,记者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到船上,渐行渐远的竹林由黄绿色渐渐变成墨绿色,早已在前峦山庄等候的驾驶员带着我们再次领略乌溪江的另一番风情。山崖的这边露出经年风蚀的痕迹,显得苍白;路边石头上斑驳地后行着的苔藓,成了此行记忆中最后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