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师范生毕业实习被收“实习费” 校方称是“辛苦费”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1 09:34:10
 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实习,系里要求每名学生交300元的“实习费”,并称这是给实习学校和老师的“辛苦费”……9月8日,南宁一所大专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网上曝出的实习经历,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9日,该学院教科系负责人称,学生向实习学校、老师“有所表示”很常见,但这些费用不应由系里统一收取,已收的会退还学生

  学生毕业实习每人要交300元实习费

  遇到被收实习费的,是南宁市某学院2010级教科系学生(3年制,今年7月毕业)。该系一名毕业生介绍,他们毕业前要到学校进行教学实习。去年下半年分配实习学校时,辅导员及任课老师让他们每人缴纳300元实习费,不交就不帮安排实习学校,且这笔钱由学生存入辅导员个人账户中,说是给实习学校、老师的“辛苦费”。

  “毕业实习,也是大学教学的一个环节,在收取了学费的情况下,还被收取实习费用,这让人想不通。”这名学生说,系里2010级学生有100多人,按学校安排分到南宁市的4所小学实习,“当时老师还说,这几个学校都是南宁市很不错的小学,能进去实习很不容易”。

  校方这笔钱是给实习学校的

  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实习被收实习费,情况是否属实?

  9月9日,记者联系该师范院校教科系黄姓辅导员。黄老师说,现在同学去学校实习,都是要收钱的,这些钱相当于是给实习学校的“资源占用费”、“辛苦费”。

  他说,实习学校没有义务接收实习生。毕业生去实习后,实习学校要给学生机会上课,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写教案、跟踪教学等。学生没有经验,实习会给学校教学带来影响。此外,学生去到学校后,占用实习学校的资源,比如教学设备、水电损耗等等。

  上述原因,导致许多学校不愿接收学生实习。2010级学生所去的几所学校,是南宁市区很不错的小学,别的院校师范生连观摩学习的机会都没有,本校同学能进去实习是很不容易的。收取300元实习费给实习学校,也是基于上面的考虑。

  该学院教科系办公室主任则认为,2010级的学生有100多人,其中进南宁市某小学实习的就有40多人。这么多人进去实习需要管理。这笔钱相当于给学校或老师的水电费、工友费等,有时会转化为礼物送给学校老师。

  9日下午,记者在该校纪检委办公室看到一张“费用签领单”,上面有4所小学的名称、签领金额、签领人签名等信息,签领的事由为“实习指导费”。

  实习学校“不会主动提出”

  对签收的“实习指导费”,实习学校如何看待?9日下午,记者联系了这4所小学。

  一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说,确实收到了实习费。学生来实习一个多月,占用了一些资源,学校老师还要进行教学指导,付出了许多劳动。毕业生所在大学觉得很不好意思,因此送过来一笔钱。这些钱用于发放给带实习生的老师、支付水电费及购买纪念品的费用。

  不过,另外一所小学的一名老师则否认曾签领这样一笔钱。该老师称,学生前来实习,对学校教学的确造成一定影响,但教学实习是成为老师的必经环节,每个老师都是从实习过来的。如果是公对公的(学校对学校)的行为,如与本校有合作、或本校是某院校的实习基地等情况,学校老师都会很用心带实习生,不会收取一分钱。即使是学生个人前来,学校根据教学情况安排实习,也没有理由收取实习费用。

  另外两所小学则表示,有收实习费这么回事,但学校从来都不会主动提出。如果实习生所在院校提出想给学校交实习费,学校不会拒绝。

  该不该收各方观点不一

  对师范学生毕业实习被收实习费的遭遇,有市民认为,带实习的人指导学生,很耗费心思、精力,应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有市民认为,教师及其他一些行业的专业岗位都有实习环节,已在岗的许多人都是从实习走过来的,理应发扬“传帮带”的精神,不应该收费。

  还有网友称,这是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的“潜规则”。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了获得实习向对方送礼,这种不良风气应该遏制。

  对于此事,上述某学院教科系负责人表示,教科系本身没有收费的权限、收费的许可,这笔钱不该收。已向2010级学生收取的300元实习费,将全部退还学生。以后教科系需要这方面的经费,将从其他渠道筹集,不向学生收取。

来源: 广西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