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安徽淮南求职者在华聘网举行的招聘会上应聘。当日,安徽淮南华聘网举行秋季首场招聘会,来自淮南市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3000余个工作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陈彬摄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在这个“最难就业年”,记者在天津市一些招聘会现场发现,不少大学生仍然不待见小微企业,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小微企业不仅“求贤若渴”,而且急于证明自己在福利待遇发展环境上被大学生“误解”,不比“大企业”差。
不完善的保障体系成首因
“之前几家小微企业给我过面试通知,可企业的福利太差,要么是只交‘五险’不交‘一金’,要么要求周六加班,有的单位还要求轮班,有的压根就没有带薪休假,最后都放弃了。”临近毕业,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程的工作还没有定下来,让她止步于小微企业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太差”。
90后和其他年龄层的人相比,权利意识显得非常清晰,“去小微企业也可以,但我不加班、不轮班,必须有‘五险一金’。”小程说。
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最受关注的5个条件是福利保障、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稳定性和升职机会。尽管求职者也很关注薪酬待遇,但福利保障逐渐成为求职拒绝小微企业的原因。
“今年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打算明年继续考……对中小微企业,还是不想考虑。”今年刚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燕玲来津“投奔”男友,因为公务员考试没过,最近一直在天津跑各大招聘会,她的想法是希望先找一家事业单位的文字工作,实在不行进个大企业当个办公室文秘过渡一下。
“想考公务员就是为了图个稳定,希望工作的强度不要太大,压力小一点,能保证休假,薪酬倒是其次。”她还说:“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就算现在看上去前景挺好,谁知道几年以后公司还在不在呢。”
在天津的各大招聘会上,抱着这种想法来求职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受访学生挂在嘴边的第一个词就是“稳定”。
“市场变数太大,对中小微企业前景没有信心,担心朝不保夕。”“中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太大,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不想总是频繁换岗,一不小心就失业了……”不少接受采访的学生争相道出对去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顾虑。
今年杀进职场的“90后”,找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小微企业尚不完善的福利体系,成为毕业生们拒绝小微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母替孩子选择“体面”单位
不难看出,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不少大学生对频频求职心生畏惧,希望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想法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北方人才市场一位工作人员一语道破“天机”:现在不少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差,依靠工作赚钱养家的压力不大,造成这部分群体就业意愿不强,家长也只是希望给孩子找个安稳、“体面”的单位,“稳稳当当地,别到处‘晃荡’就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事业单位、大国企成为招聘市场的“香饽饽”,中小微企业门庭冷落的巨大反差。
李鑫刚刚辞去了从事了两年的动漫设计工作,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很喜欢动漫设计,大学毕业时正好有个师兄创业开办了一家做动漫的小企业,就瞒着父母选择留在天津工作,公司里都是年轻人,非常有活力,工作也很有乐趣。
结果前几个月不小心被我父母知道了,三天两头打电话来长吁短叹,后来干脆买了机票飞过来,每天软硬兼施,还联合了我姑姑轮番轰炸!”
李鑫解释说:“亲戚、邻居、朋友间攀比,父母觉得我从小成绩好,上的也是名校,一直是骄傲,结果毕业去了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和人说起来‘丢面子’。”得知母亲患上严重神经衰弱,且伴有心脏早搏,李鑫只有忍痛辞去了心爱的工作,告别梦想的动漫行业,去一家“体面”的国企做一名平淡的系统维护员。
小微企业求贤若渴
对于大学生指责的小微企业福利待遇差异,部分小微企业主纷纷喊“冤”。
天津市岳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为科技型企业进行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系统服务的中介机构,总经理吴海梅希望大学生能够转变对去中小微企业工作的考虑: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大,自由度高,有足够的创意空间将年轻人的热情发挥到极致;社会福利和企事业单位没多大差别,我们公司“五险一金”都有。薪酬并不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补贴都算下来,一个月不少于4000元。
记者了解了一下招聘会现场的一些小微公司给出的薪酬标准后发现:小微公司通常在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上,与一般的大公司不相上下。小微企业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果你在大公司只能做助理的差事,在小微公司则可以大展拳脚,有机会在生产、营销、销售等许多方面一试身手。
和大学生的不情不愿相比,小微企业“求贤若渴”。在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雇主意愿招聘调查报告》中显示,今年4月,中国网上发布职位数逾266万个,比3月增加了近17.4万个,同比上涨19%。各大类企业招聘需求中,民企表现最为出色,需求同比上升29.8%。
在天津人力资源招聘会二楼大厅,南开区一家小微企业人事部王女士等了一个多小时,却只有2名应届大学生前来咨询,这也让她很是意外。“有10多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来我们公司应聘,但却没几个应届生过来。听说今年还是最难的就业年,这种反差实在太大了。”
在招聘会现场,不止一个小微公司企业主告诉记者:根本招不到天津籍员工,也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只能招到从内地城市不知名专科院校毕业生,想到天津闯闯世界的不甘心的年轻人。
在小微企业密集的软件行业,大学生们也更青睐大企业。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今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共有176名,去小微企业工作的只有4名。
不少企业主拿出学生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经历吸引学生,“比如当初我们第一次来天大时,因为是民营企业。我们只能挂在别的企业名下来招人。我们提着包到学生寝室去,一家家敲门,一个个谈,最后有几名学生看中了我们的诚意和成长性,他们为我们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都成了企业挑大梁的技术精英,挣上了年薪。”
建“人才池”降低就业风险
小微企业要发展壮大,其中生产、技术、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短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发展不稳定、企业规模小、专业分工不清晰,在吸引高校毕业生中存在天然的弱势。
对此,不少专家呼吁,为引导人才向小微企业流动,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记者从天津市人社局获悉,天津市出台多项政策,通过保障福利、降低成本、扶持见习、鼓励培训,优化职称评定等多环节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解除高校毕业生对进入中小微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人力资源专家王兰云建议,针对小微企业发展不稳定,就业风险高的问题,人才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人才池”,把在小微企业就业人才备案登记,作为人才储备,能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流动、就业的优先权,如果企业倒闭,在一定程度上能把从业者的就业风险降低。
王兰云教授还指出,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好坏不在于公司大小,而在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个人与职位是否匹配。有的人适合稳定性强的大公司,有的人却适合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客观分析自己优势劣势,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按照既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