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分而非户口为标准,将公共服务与户籍分离,让城市里的新居民,凭借“高积分换取高待遇”,去年,温州开始全面推行新居民“积分制”管理。
这样的措施,到底会给新居民群体带来什么?
这几天,温州新居民子女张思颖,背着书包去当地公办的石坦巷小学上学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父亲,在新居民“积分制”管理中,得了高分,排在了前列。
积分在区里排第二
女儿如愿上了公办小学
“真是太好了,女儿可以去石坦巷小学上学,离家才5分钟的路程,方便多了。”看到女儿如愿上了公办小学,父亲张成龙乐在心里。
张成龙已在温州工作生活了13年,不过,由于没有温州户籍,他依然属于“新居民”行列。
之前,张成龙一直在为女儿入学问题发愁。
他甚至做过最坏的打算,如果没有学校接收,只能让妻子带孩子回湖北老家,一家人也不得两地分居。
今年5月,张成龙听说温州鹿城区已开始实行新居民“积分制”管理,还有机会凭借高积分,争取到“指定公办小学入学名额”,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立即去松台街道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填报了申请。
“没想到我能以鹿城区排名第二的高分,获得这个难得的入学名额。”提起最终结果,张成龙依旧欣喜。
张成龙之所以能得高分,一是他工作业绩突出,目前是温州当地一家大酒店的副经理,而且他拥有大专文凭、无偿献血、屡次获得单位先进和持有一项国家专利等,这些都给他加了不少分。
分层铺开“高积分换取高待遇”
“读优质公办学校”只是开头
实施新居民“积分制”,是温州市在全省首创的一项社会管理创新。
实际上,2010年开始,温州瓯海区就已展开了这方面试点。去年,温州又决定在全市各地全面推行“积分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
“高积分换取高待遇”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居住和入户等各个方面。
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高积分换取高待遇”政策还在陆续铺开中。
从各方反馈情况看,让子女在温州读优质公办学校,是很多优秀新居民最为急迫的心愿。所以,解决新居民子女到公办学校入学难问题,也排在了前头。
以鹿城区为例,今年共有20名新居民子女,凭借父母的积分,获得了市区建设小学、广场路小学和石坦巷小学等优质公办学校的入学名额。
另外,瑞安、乐清、永嘉、平阳和苍南等地,也陆续在网上公布了类似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