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食谱
四种食物帮你缓解秋季皮肤干痒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6 14:50:18

  酷暑的天气终于逝去,伴随着一缕凉凉的清风迎来了秋。但秋天却是让人半是欢喜半是忧的,天气变得宜人是一大快事,但秋季皮肤往往更容易干燥却是不少人的烦恼,大家总会感觉到皮肤总是紧绷绷的,特别是洗完澡之后。有的严重的还有皮肤发痒的症状。那么对于这种干燥的天气所引起的皮肤干痒,应该如何来预防及改善呢?

  多喝水是润肤的前提

  多喝水是秋季养肺最简单的一招,也是保持皮肤润滑柔软的首要前提。进入秋季后,人们更应注重调节身体和保健养生,而养生保健更是以肺脏保健列为首位。秋季气候干燥,人体会大量损耗水分,为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皮肤干燥多吃胡萝卜

  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在干燥的季节里,吃些胡萝卜,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它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使人的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因此又被称为“美容维生素”。饮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干燥,角质代谢失常,易松弛老化。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所以进食胡萝卜最好是炒食。

  “润”果汁之石榴汁

  每当秋季,也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用石榴榨汁,喝起来酸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除了对身体有很好的"润"作用之外,石榴汁还是一种比红酒、番茄汁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并且效果持久。

  养肺润肤好手,黑芝麻

  黑芝麻中蕴含丰富的维生素E,秋季中的它对肌肤的"润"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它对肌肤中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有"滋润"作用,黑芝麻还能促进肌肤内的血液循环,使其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与水分,从而能达到柔嫩与光泽双重效果。

  除此之外,大家非常熟悉的梨子、核桃、萝卜、银耳、百合等秋季进补食品也可多多食用,它们都是养肺润肤的好帮手。

  其实这种季节变化引起的皮肤干痒症最重要的要以预防为主,因为事前的预防往往比事后的治疗要有效的多,也就是说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皮肤问题的出现。而预防皮肤干痒症出现最关键的就是要维持皮肤滋润,并减少角质层的水份及油脂散失,保护皮脂功能。除了每日洗漱完在皮肤上涂抹润肤霜之外,食疗也是有一定功效的哦!

  维生素的摄取对于防治皮肤瘙痒也很重要,特别是维生素A、B2、B6等。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有鳞屑出现,甚至使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因而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油菜、芹菜、禽蛋、鱼肝油等。

  而维生素B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会使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生障碍,影响细胞功能,容易引发皮炎、痤疮等皮肤问题。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麦麸、马铃薯、豌豆、白菜、牛肝、肾、香蕉等;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黄豆、酵母、动物肝脏、香菇等。

  同时,皮肤瘙痒患者避免辛辣、油膩、海鲜,咖啡、烟、酒等刺激类食品,因为这类食品对人体及皮肤是一种刺激,可能会使原本患有某种皮肤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脓性皮肤病人宜少吃甜食、酒类等;而辣椒、葱、蒜、酒、浓茶等食物会导致人睡眠欠佳、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反应,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人对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产生痒感,特别是可能使患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人症状加重。

  饮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因为高脂肪食物会增加皮肤上油脂的负担,特别是皮肤表面的毛孔易发生堵塞的现象;糖类食物也要少吃,过多的糖会增加皮肤上细菌的繁殖,刺激皮肤,造成皮肤瘙痒。而鱼、虾、蟹等海鲜类产品,是皮肤瘙痒的“过敏源”,它易使皮肤血管周围的活性物质释放出来,加剧皮肤的瘙痒,也应避免食用。

来源: 美食杰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