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又名“大研镇”,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处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景点
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质感细腻,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
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丽江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字元(1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同里古镇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古镇美景
同里因水多,故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多建于宋以后各时代,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思本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观桥。成品字形架设在河道上的太平、吉利、长庆3座古桥,是昔时同里婚嫁花轿必经之桥,以示吉庆。被人们叫做读书桥的小东溪桥,桥上那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桥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证实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科名”很盛。
同里原有八景、续八景、后四景等220处自然景点。至今仍有一些景点保存完好。在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因亭台楼阁及山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崇本堂、嘉荫堂木雕艺术十分精美。耕乐堂庭院以田园风光见胜。古街坊、古街道粉墙黛瓦,俄脊高挑,水、声、空气都融有古远的韵味。《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有南宋诗人叶茵建造的思本桥,元代的高观桥等。
镇中最有名的园林是退思园,面积十亩八分,小巧玲珑。以居住与园林相结合的江南居住建筑为特点。如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等。南园茶楼是同里的一大建筑特色,如今还用当地特有老虎灶烧水。
唐模村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该村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
祠堂文化
明清两代徽州就有大大小小祠堂达10000多座,现在各县村都还有数量可观的祠堂存在,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称的唐模村现存有一座许氏宗祠,被称为“徽歙祠堂的典型”,虽然祠堂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已经不能看到全貌,但从它现存的遗址、建筑面积和规格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宏大规模,在中国古代,三、七为民间最大的数字,唐模这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许氏宗祠就是按民间最大规格------三进七开间修建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于祠堂是一村中首要建筑,因此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许氏宗祠的建造者就选中了檀干溪边的一块风水宝地,并在溪边修了一排石栏杆,石栏外见有一半月型石磅,建其石磅,一方面可以使水流弯曲而过,既美观,还能减少水流对祠堂沿河堤坝的冲击,另一方面,据说当时村中许姓和吴姓两个家族斗争很是厉害,许氏在祠堂前修这石栏,在风水理论上意为财运不外流。和别的徽州一些大祠堂相比,唐模许氏祠堂在建造上区分的更为严格。它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建造。许氏宗祠为家族的总祠,下面分为三个支祠,俗称“厅”其祠名分别为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在唐模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在,这句谚语真实反映了唐模三座祠堂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尚义堂地位最高,是座官祠,继善堂次之,是座经商人家祠堂,骏惠堂地位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的祠堂,在建造上,以官为主的尚义堂讲究肃穆和庄重,以商为主的继善堂讲究气势和规模,以农为主的骏惠堂就显得粗而简朴,从如此之细的分层建造上可以看出昔日的唐模许氏家族讲究社会地位和其经济实力。
祠堂,这一代表着古代社会家族权力象征的代言词,虽然离我们渐渐的远去,但是他所积累、沉淀深厚的古徽州民间文化,无论是徽州建筑风格、徽派雕刻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唐模风水理论,都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水口文化
水口是风水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在徽州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的意义。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檀干园的空间组织非常成功,整座园林,连同村落,恰是清奇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檀干园有起景、高潮、结景的空间,主次分明。
檀干园选在唐模村口,利用造园时掘塘之土堆土为山,很少用石,在山上“桃堤种柳”,使檀干园达到“门楼合稼,廊庑连芸”的意境,又减少了人工造园的痕迹。檀干园的造园艺术正是反映了“贵自然”这一审美观点。同时,园内的景致与四周的百年古树,以及森郁的气氛,形成“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绝妙画面。园林建筑,提倡“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这种传统的造园手法,在檀干园中得到最恰当的运用。
唐模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这是古徽人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经过千百年来精心营造而成的,反映了徽商在兴旺时期的环境意识和对物质及精神上的追求。整个水口建筑构思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并与徽派园林、江南水街共同构成了人性化的人居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认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檀干园独特的水口园林建筑。同时把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有机部分加以综合考虑,又运用诗人画家意境,其造园手法之高,艺术之妙,堪称会派园林之典范。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平乐是国务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也是成都市30个重点镇之一,邛崃市2000年实施的“一山一城一镇”中的“一镇”。平乐古镇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
古镇风景
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在今天的平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足迹——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民俗风情院
平乐民俗风情院又名天工应物馆,院里有农田、农家小院、耍坝,游人既可以在这里参与体会农事活天工别院
动,也可以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平乐古镇除古镇区外,还有四大风景区支撑: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
景点一:呼吸山水,大自然鬼斧神工之芦沟自然风景区
闭上眼睛,轻轻地呼上几口气,首先你感到的是一种无比的轻松和振奋;这里就是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位于平乐古镇区西北1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竹木覆盖面积1.6万亩,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之美称的芦沟幽谷了。
景点二:瞻拜神灵,灵秀之地——金华山
金华山是“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平乐古镇东南1公里处。灵山杰地,声名上溯秦汉。自中唐后,金华大佛和天宫寺香火鼎盛,誉满川西。奇山秀水,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众多人文古迹,特色鲜明:
景点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皇恩浩荡之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车行约20分钟,穿过10余里竹海,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山风景区。
景点四:千年古道,踏寻历史空谷足音之秦汉驿道
秦汉驿道遗址,在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它是当时由成都、经邛州、雅州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秦汉驿道
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韦皋出兵与吐蕃作战的十一条路线之一。当地老人称驿道遗址为“剑南道”或“马道子”。现代人称为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
景点五:风景秀丽,中西交融之绿宝石庄园
绿宝石庄园地处平乐镇“三金”风景交界处,依江而建,背靠狮子山,庄园四周藤吊柳垂、竹木掩映、绿树成荫,庄园内草坪青青,桂花园、芭蕉园、枇杷园相得益彰,地下温泉沐浴尘土,水上歌厅余音缭绕,五世同堂、四合大院、欧式建筑中西交融。自建园初即被列为“国际青少年宋庆龄基金会基地”,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景点六:原生态山水,踏访古迹徒步游之金鸡沟
往古镇西边顺白沫江而上,大约三公里处就见一条小河汇入白沫江,小河从沟里出来,沟口是一座拱桥,桥前桥后是鸡头和鸡尾,这就到了金鸡沟了。看到的这座古桥就是建于光绪10年的金鸡桥。
景点七:乡村生活,水上乐园之齐口风景区
景区位于古镇西北边缘白沫江下段,与水口镇仅一水之隔。景内河道宽阔,水天一色,江中竹筏泛舟、快艇冲浪,岸上竹林青翠、曲径通幽。竹林深处,齐口乡村俱乐部、池林山庄、鲢鱼山庄等特色农家乐掩映其中,野生河鱼、烤羊烤兔,让你流连忘返,是现代人休闲垂钓、泛舟冲浪的水上乐园。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名胜
平遥县城墙
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宣王姬静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镇国寺
出古城北门,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
古城西南部,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平遥文庙
位于平遥古城东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记载:平遥文庙主建筑大成殿重修于金大定三年,至今已保留了841年。现存的主建筑大成殿是全国各地文庙中最早的,比北京文庙早248年,比曲阜孔庙早317年。
百通川票号
是清代主要票号之一,位于南大街南口,票号财东是祁县城内的渠源浈。博物馆坐西朝东,建筑保护非常完好,分三进院落,由外及里,依次增高,隐示着"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穿过门厅,院内南面耳房为住房用品陈列。对面是当时接待重要宾客的大烟房,在中院南厢的原账房内,现设有百川通的全模型,北厢房是当时的银窖。
在一些还保留着古风的村落里,人们春耕秋收,面土背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与世无争,既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同时,又活得传统而让人艳羡的悠闲……去古村镇,已经成为现在都市人旅游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