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来岁,正是花儿一般的年纪。但是,有这样一些20来岁的女孩子,却因为智力残疾或者身患疾病,每天只能足不出户地待在家里,吃药,治疗,看看电视,就是她们最大的娱乐了。
“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女儿能够自食其力。”陆叔叔今年56岁,但因为有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女儿,头发花白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女儿因为有癫痫病,时不时会发作,平常出门都要有人陪的。怎么让她能独立生活,一直就是我和她妈妈的心病。”
现在,因为有了下城区潮鸣街道艮园社区开设的“金兰工坊”,不少像陆叔叔一样的家长,看到了梦想的曙光。
那天,记者在潮鸣街道艮园社区的“金兰工坊”,见到了陆叔叔的女儿小陆。
“我们就是做景泰蓝工艺画,只要有图案做对照,做起来也蛮简单的,就是要花时间。”娃娃脸的小陆抿嘴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若不是事先了解情况,你压根不会想到小陆竟是一位三级智力残疾者。
工作室的负责人陈彬清楚地记得,去年6月份小陆第一次来工坊时,就现场发作了一次癫痫病,让全体工作人员着实担心了一把。
“现在小陆进步很大,不仅人开朗了,发病也少了。她每个月能制作2幅工艺画,还能自己转两趟车从石桥到我们艮园小区。”陈彬说,去年小陆的作品还获得了市总工会颁发的优秀作品奖,获得了500元的奖励呢。
“我们成立‘金兰工坊’最初的设想,是为了给失业人员带来一定收入。”陈彬说,去年年初,社区得知市总工会为再就业困难人员开设了景泰蓝工艺画的培训班后,特意派了一个社区人员前往学习,在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后,社区于去年5月成立了这个“金兰工坊”,专门吸收社区里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失业的女同胞前来参加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
制作景泰蓝工艺画,上手容易但收入其实并不高。许多急于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失业女性,往往并不能静下心来制作这样花费工夫的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画制作的技术含量不高,需要的就是一份认真和耐心,还别说,我们社区的一些残疾人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经过对社区残疾人情况的充分了解,社区工作人员敲响了小陆和26岁的小吕姑娘家的大门。
“虽然我女儿智力可能比不过普通孩子,但我也希望她能学到一门技术,今后也能自强自立。”陆叔叔说,能够和正常人在一起学习、工作,让女儿改变每天足不出户的生活状况,社区的这个建议让全家人很赞同。第二天,他就把女儿送到了“金兰工坊”,和十多位下岗失业女性一起学习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技术。
现在,小陆在工坊工作已经一年时间了,小姑娘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而另一位姑娘小吕的进步也很大——她开始做画时手抖得很厉害,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画了。刚来时不怎么说话的小吕,现在语言能力强了,人也活泼了。“我女儿能有今天,真是想不到!”吕姑娘的母亲李阿姨说。
制作景泰蓝工艺画,不仅给了这些残疾孩子改变自我的机会,还为她们提供了一份收入。陈彬说:“在工坊工作是按件计酬的,残疾人比下岗失业人员拿到的报酬要高20%,加上年底奖金,预计今年女孩们的平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虽然钱不多,却能让她们生活得有尊严。”
前阵子,“金兰工坊”搬了家,新地址就在潮鸣街道精神康复会所的工作区。这一举措也有吸引更多残疾人的意思。“我们的工坊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大平台,欢迎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参加到我们工坊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