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电子眼能否帮山西男童重见光明 专家:尚处科研阶段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4 07:58:55

  这两天,被挖去双眼的山西6岁男童斌斌的境况牵动着许多家长的心,特别是前天有消息称香港的眼科专家表示将给斌斌装上电子眼,能帮他重见光明后,这个消息不但让斌斌的家人开心,让关心斌斌的人欣慰,更让许多眼睛不便的人感到了希望。电子眼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内的几名眼科专家,他们一致表示,目前电子眼还无法达到帮助盲人重见光明的目标,而且还处于科研阶段,不过电子眼是目前全球医学界都在努力的方向。

  眼球摘除后眼神经会萎缩

  “愿望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会非常大。”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苗琴说,作为眼科医生,对于斌斌的事情也很关注,也看到了香港医生将用电子眼帮助他重见光明的消息。

  “电子眼属于眼科非常前沿的技术,目前都还没有临床应用,至今为止,全球做了这个手术的人,都屈指可数,大陆更是没有做过一例。”吴主任说,虽然没有做过这个手术,但是在许多学术交流大会上,经常会听到这类技术的讨论。

  电子眼的一个原理,就是在人的眼睛里装一个芯片,这个芯片类似于一个小型照相机,通过神经传感,将感受到的物象再传到人的大脑中,将芯片植入的前提,是能找到视神经,将芯片的传感器和视神经连上,能够传递信号。

  “这个孩子的境况比较特殊,两个眼球都被摘除了,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球被摘除后,视神经就会萎缩,如果要装电子眼的话,找到视神经就是第一道难题。”吴主任说。

  “电子眼现在还处于科研阶段,连美国都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看到这个新闻后,也有担忧,担忧那些有视力障碍的人,都跑到医院来要求做电子眼。”浙医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叶娟教授说。

  叶教授介绍,“重见光明”这个词用得有点过了,即使装上电子眼,也只会有模糊的光感,叶教授曾经看到美国研究机构发表的研究论文,美国科学人员对8名勇于尝试的人试装了电子眼,但是仅仅有4人表示有模糊的光感,其余四个人没有任何感觉,所以电子眼的效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明显。

  “有模糊光感的人,大致能感觉到物体的形状,但是这种光感还无法帮助盲人完全自理生活。”叶教授说。

  香港医生表示自己的意见被误读

  表示能帮斌斌复明的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昨天也通过媒体发表了声明,表示自己之前的说法被有的媒体误读了,自己表示将帮助斌斌安装电子眼,并不是说能让他重见光明,而是有望获得部分光感。

  林顺潮在香港一个电台节目中表示,小郭有机会透过“电子眼”,恢复光感。他解释,视力系统是由眼球收录讯息,经视神经传去脑部视觉皮层,一般3到6岁的儿童,视力系统已经发育,视觉皮层已经有记录,男童虽然失去眼球,但可以透过“电子眼”,即人造视力接受讯号,转化为数码讯号传到后脑皮层。

  这个原理说法和我省眼科专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吴苗琴主任表示,之前国外曾经有研究机构将这样的芯片植入到一些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的眼内,帮助一些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获得了部分光感。而像山西斌斌这样,在眼球摘除后,再安装电子眼来获取光感的,难度要大许多。

  “电子眼目前没有普及的原因,除了其尚处于科研阶段,昂贵的价格也是一个原因,目前国外做的几例电子眼的患者,都是科研经费支持的。”吴主任表示电子眼距离推广还很遥远。

  义眼是目前普遍运用的技术

  记者昨天从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了解到,每年因为眼部外伤导致要摘除眼球的患者,大约有400人左右,还不包括一些轻度眼部外伤的,眼部外伤的发生率比较高。

  “眼部外伤的原因,我们归结了一下,主要有鞭炮炸伤、锐器伤、撞击伤以及车祸导致的外伤。”省人民医院眼科吴苗琴主任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器械的进步,要摘除眼球的人已经比早些年少了许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微弱光感的人,都不会摘除眼球。只有完全失去光感,或者另一只眼睛可能发生感染的情况下,才摘除眼球。

  摘除眼球后,目前国内普遍运用的技术就是安装义眼,山西的斌斌也将考虑安装义眼。义眼是在眼部外伤后,植入一个近似眼球大小的植入物眼座,使得因为失去眼球的眼窝变得饱满,然后在眼座前方佩戴一个义眼片,这个义眼没有看东西的功能,但是可以让失去眼球的人,外表上和正常人一样。

  “从2005年以来,我们已经给近2000名患者做了义眼,现在的义眼技术已经达到了三维个性化,手工制作,仿真度非常高。”叶教授说,义眼可以让失去眼球的人,不至于因为外貌失去信心。

  如果发生了眼部外伤,建议不要自己随意处理,应及时到就近的医院做初步的处理后,再转到专业的眼科医院。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