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避免上纲上线、片面夸大,把个别人的不当举止与国民性、民族性等同。一些人将少数游客的个别行为扣上“中国式旅游”的帽子,似乎十几亿国民人人如此、8000万人次出境旅游者概莫能外。这种动辄扣帽子、脸谱化、夸大式的看法,如若来自外部似也有情可原,倘若国内媒体、机构、个人也如此盲目自贬,大概就不仅是思维上的片面化了,更有文化不自信的嫌疑。
二是避免强词夺理、胡乱辩解。面对国人在外的不文明行为,有些人喜欢用某些国外游客的不当举止来开脱。声言“你看他们也乱写乱画、醉酒闹事,我们也宽容了”、“某某国家的游客也大声喧哗”等等。这样的说辞初听似有道理,但细想不免有强词夺理之感。难道这些行为因为洋人做了便是合理的?
三是避免道德高压、空洞说教。国人出境旅游中出现的某些不文明举止固然不好,但其程度有轻有重,缘由各不相同,情境自有区别,不可一概而论。遗憾的是,细读官方出台的“行为指南”和行业起草的“倡议书”,大多空洞乏力,除了喊喊“注重礼仪”、“文明出行”等空洞口号之外,并无太多具体的建议。如若将这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换做是细心善意的叮嘱,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深究起来,国人出境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大体有两类原因:一是不知。在每年8000万人次的出境旅游大潮中,既有深谙国外文化的资深游客,更有大量初出家门的旅游新手。不少人不了解他国文化,不懂得西方礼仪,不明白国外规矩,因不知乡俗何在,故而虽然入乡却不知随俗。这部分群体恐怕占绝大多数。二是不为。此类人怀揣“翻身得解放”、“付钱便是爷”的暴发户心态,压根儿不想了解国外习俗,或者虽知晓规矩之所在但依然我行我素、横冲直撞、肆意妄为、顾盼自得,入了乡却不愿随俗。对于前者,需要的是和风细雨、亲切善意的行前提醒;对于后者,恐怕只能靠系统复杂、日积月累的长期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