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身上没带一分钱就走遍了全中国他说特别感谢杭州三墩收费站的站长
深圳作家刘美松打了222张欠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3 08:35:51

  街上遇到陌生人向你借钱,你会一口拒绝还是慷慨解囊?借了,万一对方是骗子呢?不借,也许对方真的有困难,又会良心上感觉不安。在这个不断被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许多人都曾经这样纠结过。

  面对这个问题,深圳作家刘美松来了一场疯狂的冒险。2010年8月25日,刘美松从深圳出发,口袋里不带一分钱,走遍全国进行了一场名为“诚信出发:一人一车,身无分文,100天游遍天下”的行动。

  行动结束后,刘美松拿着222张欠条写下了一本书《欠条》,讲述他这100天的故事,希望将诚信扩散到这个社会,“这样可以从222个人扩散到2222人,甚至22222人……”

  行驶100天借了近5万元,全部都还了

  100天的行程,刘美松开车行驶了28510公里,南到三亚的天涯海角,西到乌鲁木齐,北至山海关,东到黑龙江的漠河。

  要过高速公路收费口,没钱怎么办——打欠条,“相信我,过几天就还”;到加油站要加油,没钱怎么办——打欠条,“真的,过几天就打到你账上”;到酒店要住宿,没钱怎么办——还是打欠条,“这是我的身份证,我到家就把钱寄还给你”……

  刘美松靠这种“借了又还”的方式游遍了全国所有的省份,“我始终坚持不乞讨、不打工、不要一分钱赞助,一路上打了222张欠条。也就是说,我得到了两百多人的信任,他们把钱借给了我这个陌生人,总共金额近5万元,最大一笔是5742元,最少的是10元。这些钱我都一一做了记录,并写进了书里。事后也是一一还款到账,绝对没有拖欠。”

  很多人被骗过之后再也不敢相信别人

  “诚信行动”进行到一半时,有多家媒体和企业提出宣传和赞助,他果断回绝了。理由是大张旗鼓会让别人认识自己,使这次个人行动变得不纯粹。甚至当他100天走完回到深圳,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手机关了三天三夜,不接受任何采访。

  直到最近把整个行动整理成《欠条》一书,他才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三年前那次不可思议的诚信实验,“其实,我本意真的不是想去测试这个社会的信任程度,而是希望用诚信来推进信任。很多人不是不愿意相信别人,只是一朝被蛇咬,终身怕草绳,有过被骗的经历,不敢再相信人。比如一家苏皖境的收费站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帮了不少人,可是收回的钱不到五分之一。那我想,他们收到我寄还的钱后,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会从五分之一再提高一点点,就够了。”

  对话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心存善意

  都市快报:你是怎么想到开始如此奇怪的一次旅程的?

  刘美松:很偶然。2010年4月28日,我开车上高速发现身无分文。恐慌下尝试跟工作人员沟通,能否回程的时候再一并交钱?结果他们真的同意了,虽然只有区区6元。但这个信任对我触动很大,那天我停好车,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比如说见到乞丐,往往就认为他是假乞丐;遇到摔倒的老人,没有人敢去帮扶……越想越激动,突然就冒出想通过不带一分钱开车走完全国的形式,用自己的诚信来呼吁社会关注诚信,尊重诚信。当然,最主要还是当时特别有激情,想满世界走走。

  都市快报:一路下来,选择相信你的人多,还是拒绝你的人多?

  刘美松:不相信的多。挑战加油站156次,成功51次,成功率32.69%。挑战酒店53次,成功16次,成功率30.19%。回来后我开玩笑说,这完全是场生命之旅,面对别人的白眼、猜疑和恶语,真是比死还难过。有人会很干脆地拒绝:你算哪根葱啊,给你赊账?但我最后记住和收获的都是路上人们的善良,比如经过杭州时,三墩收费站的站长陈健先生,就特别友善,一听我说明来意,就笑着放行了。我也是隔了三天,就让在深圳的妻子给他汇了欠下的过路费。

  都市快报:借给你钱的人当中,后来还有联系的吗?

  刘美松:肯定有,这些都是好人,很多后来还成了朋友。这一路别人在帮助我,我也在帮助别人。我在川藏公路上就遇到了一对抛锚的准新人搭车,后来他们感谢我,还邀请我去重庆做他们的证婚人。金钱背后的人情、信任和友谊,在我看来最珍贵,这次行动从金钱开始,又与金钱无关。

  都市快报:遇到陌生人有麻烦向你借钱,你会怎么做?

  刘美松:要看具体情况。不排除这个社会还是有一些不良居心的人存在。如果是街头装病乞讨的人,我是绝对不会给钱的。首先他给社会造成了麻烦,二来对骗子仁慈,反而会让你的善良被利用,让行骗更猖狂。但心存善意是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的,只要对方看上去不像个坏人,我还是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记者 潘卓盈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