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身特色,简单拷贝大城市建设模式,已成为各地小城镇建设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小城镇无疑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需要有关方面多为其规划与建设把把脉。
□还小城镇以特色风貌
很多去过欧洲的人,都曾对那里的小镇流连忘返。花草葱郁,历史厚重,曲径通幽,宁静淡然,许多历史悠久的小镇名扬世界。如瑞士东南部的小镇达沃斯,因为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而被众人知晓;法国古老的小镇干邑,是世界最著名的葡萄产区,这里的葡萄可以酿制成最佳品质的白兰地。欧洲风格迥异的小镇,成为旅游爱好者们争相前往的目的地。重要的是,即便它们中很多并不那么出名,你也能在与其偶遇中触摸到它经年的气息,体味到出乎预料的与众不同。
回望我国的小城镇,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之作。乌镇被视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依然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还有云南大理古城、山西平遥古镇等等,都各有特色、风貌独具。
而让我们略感遗憾的是,传承了特色风貌的小城镇并不在多数,小城镇的千篇一律成了许多人的心头之痛。有人评价道,在我国旅行,“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非洲”,而大城市则光鲜亮丽,“过了一城又一城,城城像欧洲”。这是前些年流传下来的顺口溜,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一些小城镇已经要比非洲现代化许多。只不过就整体而言,众多简单同质化的建筑罗列,使这些小城镇的风貌无甚特色可言。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西方发达国家历年评选最佳宜居城市,一般都由人口少于5万人的小城镇夺魁。但在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不佳、公共设施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污染严重等,已成为一大痼疾。这一方面是因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之故,另一方面也由于盲目照搬大城市的规制方法和简单拷贝现代城市建筑外观,导致小城镇原有的空间格局遭到破坏,当地建筑风格荡然无存,特色风貌尽失。
小城镇是介于大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能够成为同时吸纳城市现代文明和古朴传统村落文化的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如何发展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使其功能更完善、生活更舒适、特色更鲜明。风貌优美的小城镇,能够帮助大城市消解人口环境压力,当小城镇聚集更多人气,新的小城镇群兴起时,也能让更多人共享城市生活便捷与发展成果。而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地方特色,传承好历史风貌显得尤其重要。
□独缺规划员
我国小城镇发展相对于整体城镇化进程而言较为落后。从城镇人口规模来看,小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比重一直不高,2011年已下降到2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近年的变动来看,小城镇人口占总城镇人口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人口在进一步向大中城市集中。
究其原因,是我国小城镇尚未形成应有的承载力。小城镇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普遍较差,其中大部分住房和商店是农民自建的,缺乏指导和管理,布局无序,形态杂乱,质量低劣。《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1》显示,截至2011年,20%的镇没有集中供水,86%的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城市的20%,镇区脏乱差现象普遍。
当现代化大城市高楼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一浪高过一浪之际,小城镇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些支农项目都绕过小城镇直达农村,再加上小城镇一级财力有限,因而造成其必要的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久拖未决,人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大中城市的差距日益扩大。
除此之外,在人员的配备上,镇政府普遍设有计生员、文化员、水利员、民政员、土管员、农技员等,而独缺规划员。在我国,众多小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应该在保护历史、传承文化的基础之上实施科学规划。而小城镇这一级因为缺乏相关机构、人员设置、管理审批等部分面临规划严重不足的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小城镇产生工业污水和废物垃圾,对当地地下和地表水源、土壤造成了污染。相比大城市而言,小城镇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也较为薄弱。因此,这些废水和垃圾可能会对小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供水和农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当前,缺乏自身特色,简单拷贝大城市建设模式,已成为各地小城镇建设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简单照抄而规模效益达不到,小城镇能耗偏高、发展模式不经济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小城镇的发展迎来契机,因而需要有关方面多为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把把脉,以摒弃顽症,让小城镇的发展更加科学而经济。
□拒绝依葫芦画瓢
2011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9683个,乡(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13587个。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和地方逐步认识到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出台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开展试点示范,多种渠道探索促进小城镇发展的路径,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全国各地已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城镇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小城镇保持特色和实现发展必须并重。我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小城镇,在将其保护好的基础之上发展特色旅游,不失为实现特色与发展并重的好办法。发展特色旅游能够带来经济收益,这就可能使当地政府和居民切身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能获取稳定的资金,这也较好地保障了生态环境建设,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又能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这将是一个良性发展过程。
不过,从短期来看,保护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这些特色旅游名镇是活着的文物,它们首先需要被保护。而当四面八方的游客涌来,古城的容量有限,过度商业化会让古城镇原有的特色风貌大打折扣。还有很多地方想到了将古镇加以改造或者拓展,一些改造工程堪称成功,却仍有一些古镇改造依葫芦画瓢,为了仿古而仿古,最后弄成了“四不像”。看来,在保护中发展的难题,还需要我们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破解。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选与示范建设工作。2010年,我国公布了105个村镇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2011年,又公布了第二批111个。目前,第三批评选工作已经展开。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评选,或将成为探讨小城镇如何实现特色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不仅旅游,在其他产业的选择上,小城镇也应该注重扬长避短,找准特色和优势,在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中,更好地把握特色与发展并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