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以空间典藏时间——衢州市博物馆保护古籍的故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2 09:03:26

修复前的古籍。

修复后的古籍之一《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一部书,那么博物馆就是这部书的目录。想要认识一座城市,不妨先走进博物馆,一座城市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所深藏的风土韵味,都能从中得以窥探。今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衢州市博物馆赫然在列。

  回望衢州市博物馆一路走来的足迹,从2005年成为浙江省首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地市级综合博物馆,到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为华东地区唯一一家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达标试点单位,再到如今的浙江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我们发现,这些荣誉的得来绝非偶然,而是衢州市博物馆几十年间不断沉淀、厚积薄发的成果。

  说到神秘,除了古籍本身,古籍的保护和修复也曾经引起过读者们的好奇。为此,本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探寻古籍保护工作者为修复这批珍贵的历史遗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古籍修复保护与综合利用的衢州样本。

  从古籍修复到拍摄书影、对比色卡,输入详细资料,任何一道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与时间赛跑,

  一年内修复180册古籍

  尽管处暑已过,但天气还是闷热难熬。

  走进位于市博物馆三楼库房旁边古籍修复室,记者却惊奇地发现,尽管顶着30多度的高温,里面的5名工作人员却是一身“养蜂人”的装扮,穿着蓝布大褂,戴着口罩、手套,在堆成小山的古籍中不停忙碌着。

  博物馆保管处主任程勤告诉记者,古籍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尽管有着“纸寿千年”的说法,但就算以千年来计算,那些历经了几个朝代更迭的古籍大部分也都到了大限之年,纸张已经非常脆弱,人的汗液、唾沫等都会对古籍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整间修复室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浆糊香,记者看到,在一张一米宽、两米多长的桌子上,摆放着赵文慧心爱的“文房四宝”:剪刀、镊子、毛笔、糨糊。

  “古籍修复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作为本次古籍修复的主要工作人员,赵文慧在去年参加了浙江省第二批古籍修复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余四名同事各有分工,自己主要负责古籍的修复工作,其他同事则负责拍摄修复好的古籍、登记入册等事务。从古籍修复到拍摄书影、对比色卡,输入详细资料,任何一道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从去年1月开始,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工作者们怀着满腔对文物保护的热忱,历时1年时间,陆续修复了68部计180册1080页古籍,其中包括宗谱、医书、曲谱、佛经以及地方文献等资料,这一丰硕成果,得到了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的肯定。

  数十道工序,

  修复过程堪比制作艺术品

  “修复古籍,可不是粘粘补补就行了,里面可大有学问。”赵文慧告诉记者,这其实就需要考量古籍修复工作者修旧如旧的功力了。她说,拿到一本古籍,他们首先要根据古籍的受损情况制定修复的具体方案,直到古籍修复完成,这中间的工序常常多达数十道。而修复中所使用的浆糊,要用纯净水加小麦粉以7:3的比例调配制成,这可是古籍修复中一直秘而不宣的法宝。

  “古人看书难免会在书上留下茶渍等痕迹,所以通常修复的第一步我们要洗书,而原来的装订线也要拆掉。”赵文慧向记者娓娓讲述洗书的要领:“一定要使用纯净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和矿物质,会对古籍原本就薄脆的纸张造成损坏。如果遇到虫蛀严重的,则要用毛笔蘸纯净水,轻轻地将虫蛀的小孔‘舔’平,然后刷上稀浆糊,将经过特殊处理的同色宣纸接上去,这样修复好的古籍才会显得平整。按照这样的工序来,每洗一本书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赵文慧将修复好的9册《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展示给记者看,无论是从那泛黄的纸张、斑驳的字迹,还是从线装的装订,都丝毫看不出修复痕迹。“‘以旧复旧、修旧如旧’是古籍修复遵守的第一守则,北京国家图书馆甚至使用清代朝鲜进贡的高丽纸修复明朝的永乐大典,这相当于用文物来修复文物。对我们来说,清朝的高丽纸不敢奢望,一张60年前的宣纸已是极为难得了。”

  去哪里找到适合的纸张,是赵文慧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修复古籍的封面需要用到专门的仿古纸,书籍的护叶需要连史纸,这些纸张在一般的纸店里都很难订到。目前我们修复古籍所用的纸张,都是专门从宁波天一阁订购过来的。”

  制作电子书,

  焕发古籍新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古籍进行物理保护外,衢州博物馆还主动出击,通过电子图书展示系统,把数字图书馆加工技术与古籍善本保护工程相结合,在对古籍进行批量保护之余,同时也积极拓展古籍的利用空间,使读者能够揭开古籍的神秘面纱。

  从2010年开始,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便将常用的14部古籍制作成电子版形式,以方便市民的查阅。丰富的古籍馆藏吸引了众多的馆外研究者,近两年来,先后接待本地高校人员、乡土学者、外来研究者216批次。近两年来,市博物馆已与省市级专业报刊、杂志合作出版《衢州历代诗词选》、《衢州历代对联集成》等专著2部,对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推进衢州文化强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柴福有告诉记者,环境对古籍保护有很大的影响。自2004年新馆落成后,衢州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的保护上下了很大功夫,其中古籍保护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市博物馆馆藏古籍近3万册,其中善本达1478册。所有古籍全部入柜保存,60%以上的古籍皆以“部”为单位,卷帙浩繁,每部古籍都配备独立的樟木书夹,用以防虫防蛀。此外,馆中还设有单独的古籍库房,实用面积204平方米;配备恒温恒湿机2台,有防水报警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仅1个月的电费就要增加1.6万元左右。尽管耗资不菲,但就长远来说,这些措施对衢州市古籍的保护却大有裨益。

  目前,博物馆管理人员还将通过对这些古籍进行深入、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衢州传统文化发展的渊源和脉络,并探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古籍修复背后的故事,也恰恰是衢州市博物馆身体力行,以空间典藏时间,探求文物保护事业长足发展的衢州样本。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徐丽/文 通讯员 徐云良/摄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