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房内生活用品简陋,老人长时间蹲在地上,用一条毛巾遮住脸
板房就放在铁路桥下
桥下板房锁疯母
他是湖北人,入赘南安;如今带着患精神病的母亲,租不到房,只好买来板房,把母亲安置在高铁桥下,每日骑车20分钟送三餐
南安霞美,高铁桥下的防洪堤,突兀地摆着一个活动板房,锁住一名六旬老妪。
将老妇人“囚禁”在此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儿子刘先生。老妪患有精神病,而刘先生没有房子供她住,无奈之下,才如此安顿母亲。
尽管刘先生每天骑车20分钟给病母送饭、洗衣服,但心中仍非常难安。他既担心,活动板房会不会再次遇到城管“责令整改”;更忧虑,板房绝不是长久之策,何以安顿病母的晚年?
疑惑
六旬老妪 被锁活动板房内
南安霞美镇金山村的防洪堤上,有一条坑洼的土路,因位置偏僻,鲜有人逗留。
这两天,防洪堤的高铁桥下,突然多了个占地约10平方米的厢式活动板房,引发附近许多村民前往围观。板房里,住着一名老妪,板房的门被从外锁上。
板房是前天被一辆车拉过来的。起初,大家以为是附近搞工程,来这里设的工程房。在附近打零工的吴先生回忆,他大概是前天下午四五点钟才看到的,靠近问话,被锁的老妪没有答应,但嘴里念念叨叨的。
老妪究竟是什么人,又是谁送过来的?一时引起大家好奇。“哪个不肖子,这样对待老人家?”有村民议论。“有个老人被锁桥下了,你们来看看。”昨天下午,吴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
探访
风雨大作 老妪安全令人忧
记者前往发现,板房前后开了两扇窗,半开着,一老妪赤裸着上身,跪在窗口处,见生人也无任何反应。
屋中,摆有简易的床铺、桌子、热水瓶以及各种脸盆、水桶等,床上还有蚊香、蜡烛。桌上,放着两个碗,其中一个碗中还留有一些饭菜。一名村民说,前晚和昨天中午,都看到一个30多岁的男子送饭菜来。
在板房外面,一行歪歪扭扭的黑字引人注目:“我里面住着病人,精神病人。”边上,则贴有一张由鲤城区行政执法局开具的《责令改正通知书》,落款是今年7月10日。原来,板房此前被放置在南环路高速桥下,并被相关部门要求移除走。活动板房的责任人刘先生在接到电话时,称屋里的妇人正是他母亲,算起来,母亲住在板房里已有2个多月了。
得知此事,南安霞美派出所民警也赶来,并通知刘先生前来。下午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板房里妇人的安全,让大家都很揪心。
讲述
无处栖身 安顿在此实无奈
冒着风雨,刘先生匆匆赶来,给母亲穿上衣服后,讲述了他背后的辛酸故事。
刘先生原是湖北人,入赘至南安霞美。母亲20年前就患了精神病,那时刘先生才12岁。刘先生回忆,他和妹妹两人几乎都是母亲独自拉扯大的,母亲得了精神病后,“她不会打人,不摔东西,只是会到处乱跑,家里没钱,也就一直没有医治”。
1997年,刘先生只身前往天津打工,后又辗转来到泉州,没有攒下什么钱。后来经人介绍,刘先生入赘到妻子家中,有两个孩子。2009年前,刘先生的母亲在湖北老家,由父亲照顾。不料,2009年,父亲突然中风,刘先生只好将父母都接来泉州照料,但不久父亲病重去世。
父亲走后,如何安顿母亲,一直让刘先生感到无奈。这几年,母亲曾两度走失,刘先生多方寻找才找回。
“我再苦再难,也不会放弃她。”刘先生说。但现实呢,妻子家无法接纳,附近也一直租不到房子。无奈之下,刘先生才找人借钱,花7500元买了这个板房,将母亲安顿下来,“住在这里面,总比独自住在租房安全”。
心愿
何处有房 为病母安顿晚年
由于家里距这还有一段距离,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后,刘先生会打好饭菜,骑20分钟摩托车来送饭。
等母亲吃完,刘先生要帮她清理干净后再离开。离开时,都要给母亲换上干净衣服,把脏衣服带回家洗。板房外,还放有拖把、扫帚等,刘先生说,不想让母亲住在脏房子里。
刘先生称,为了安顿母亲,这两年他跑了镇政府、民政部门等多个地方,始终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我没有别的指望,我只希望,能在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有个安顿母亲的地方,我能方便照顾到,好好照顾她晚年,直至让老人家安安稳稳走掉。”刘先生说,考虑到母亲的难处,他甚至觉得,如果自己这辈子不结婚生子,不来泉州,母亲也许会过得好一些。
霞美派出所民警了解完事情经过,没有令刘先生将板房搬走,表示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村委会等,为其母亲安排住所、提供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