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社会学专家最常用来描述每年应届生求职境况的一句话。而一系列的权威数据统计也会佐证这一观点:即便是在堪称“就业寒冬”的金融危机年和699万学子奔涌而来的2013年,同期毕业的大学生也会因学历、专业和实习经历的差异而存在签约率上的巨大差别。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力更胜一筹,热门行业的需求一直旺盛,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但实际上,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之于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恐怕才是其求职过程中经历的真实写照。这一年的就业季已经随着流火的七月呼啸而过,经历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之后,那些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们如今在各自的工作环境里,过得还好吗?
微焦一:考研失败后他的“春天”姗姗 来迟
对话:本科毕业生范赫
职业:新闻网站编辑
月薪:5000+
“对我来说,找工作的过程本身没有特别艰难。也许毕业季面临的诸多困惑、择业之前的价值衡量等等,有时候更让人不知所措。”初到北京的范赫这样对记者说。
说起来,范赫的“北漂”历程颇有些曲折的意味。大三下学期伊始,他早早确定了考研计划。“当时特别想冲一把,要考就考最好的学校!”范赫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新闻专业,实际上理想的高校就那么几所,竞争压力非常大。而在得知自己并未入围面试后,他着实失落了好一段时间。
“其实我做过详细的调查,所谓’金九银十’的应届黄金就业季,对于新闻系本科生的影响非常小。这也是我敢放胆专心复习的原因之一,可是落榜以后我又不止一次地想:我能做什么呢?下一步我该怎么走?”
在采访中记者知悉,范赫最终顺利“捧得饭碗归”,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个人专业素质过硬;加之新闻专业学生就业规律的特殊性,使他避开了人才市场最摩肩接踵的时段。“我在大学时代参加了类似新闻社、摄影协会等一系列的社团组织,也取得了不少专业荣誉。”
范赫透露,他曾花费半年时间悉心完成的纪录片作品——《三人时间线》获得2012年度中国影视学院奖的二等奖。
找到眼下这份工作之前,范赫也曾在厦门、上海、大连等地几经辗转,先后通过实习尝试过报社记者、外联公关、电视编导等媒介工种。“总之不是太累,就是没有技术含量,我不喜欢不动脑子的工作。”对于现在的状态,范赫处之淡然。他觉得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能找到一份内容策划性强、按时上下班、月薪五千的工作,应该知足了。
“在北京能做的只有认真学习,厚积薄发。”如今,范赫在这家网站即将度过试用期,早已经熟悉了报选题、搜集资料、加工文章的流程。对于所有“北漂”都终将面临的命题:坚守梦想,还是逃离一线,范赫表示没有考虑那么多。
“我猜我的父母希望有一天我回到他们身边。但是目前,家人都很支持我在北京打拼,三年可能会是一个合理的期限吧!”他笑着摇了摇头。按照他的构想,三年会发生很多变化,与其冥思不着边际的以后,不如好好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