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马上要开始了,学生们还没拿到新课本,但老师们都已经拿到了。昨天,我市任教初一语文的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课本变脸了,变的幅度还不小。有趣的是,当记者就语文课本变脸的话题采访我市一些初一新生时,不少孩子大叫:“哎呀,我暑假里背了那么多古文不是白背了嘛……”
今年变动比较大
昨天上午,南湖区余新中学初一备课组的语文老师们刚拿到初一新的语文课本,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翻完后大吃一惊,“课本作了大调整”!虽然大致体例没有变化,新旧两本书都有三十篇课文,总量没变,但更换了八篇课文,还有一篇课文有改动。语文老师陈艳说:“这次近三分之一的课本内容都调换了,从2001年课改开始,今年是变动最大的一次。”
仔细对比发现,新课本删掉的课文有: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鲁迅的《风筝》
新增的课文有: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外还有一篇是改动的,旧课本中是《论语》十则,而新课本中是《论语》十二章。“老版本是孔老师说了八句,高徒曾子说了两句,这次曾子只有一句了,子夏也说了一句,孔老师一口气说了十句,孰重孰轻很明显!”
另外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以往的写作都是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目标性不强。新教材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从第一到第六单元分别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有了明确的目标,而且和本单元课文还是有些关联的,可见编排得很用心。
老师们很喜欢“新面孔”
陈艳老师说:“我们组的老师,教龄都在10年左右,旧教材我们基本上已经教了三轮,对于新教材的变动大家都很激动,老课文教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换换口味了!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十年如一日沿用旧的东西,必定会与社会脱节,尤其是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曹老师说:“原本这个学期的教研计划重点就是作文教学,没想到和新教材不谋而合了。南湖区暑假里进行的90学时实践培训,也是有关作文教学的,看来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陈艳老师分析认为,鲁迅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晦涩难懂,如旧课本上的《风筝》一课,由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局限,深入理解课文很难,只能囫囵吞枣,背背笔记,现在删掉了,学生可以“少受点罪”。王艳梅老师说,第二单元几乎是新课文的天地,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是两篇全新的课文,现在读起来,发现内容很有趣,相信学生肯定很喜欢。“而魏巍的《我的老师》又复活了,也就是那位让人感到亲切的蔡芸芝老师时隔多年后又要与广大师生见面了。”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邹月美也对新课本很看好,“语文教材的改革老早就呼声很高了,只是以前的变化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换汤不换药。有人说过,语文课里,读什么远比怎么读重要。新课本加强了语文的应用性和工具性,比如对写作训练的安排更重视基本功和系统性;同时加强了语文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味,比如新选入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有些孩子已经提前通读了老课本
“初一语文课本变脸”的消息,对于我市一些勤奋爱学的孩子来说,很有“一波三折”的效果——先沮丧,再释然,后庆幸。刚从市区辅成小学毕业即将入读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男生小王,上周还开心地和小伙伴们交流着初一新学期里即将学到的《童趣》一文,为其中的两个词争论着,结果昨天听说这篇文章新学期根本不会学到。“刚听到的时候,真是沮丧呀!虽然背的时候还挺辛苦的,但是背出以后觉得挺有成就感的,还想在新学期里耍个帅呢!”不过他很快自我开导:“这样也好,就语文知识的积累来说,我比别人多积累了很多呀,不会白读的。再说了,我这样也等于是比别人多学了一本语文书,既读了旧课本,现在又学新课本,我到时要对照一下,看看这些文章被换掉的原因是什么。”
刚从市实验小学毕业即将入读市实验初中的女生小孙刚听说有些文章被换掉时,忍不住惊讶地感叹:“哎呀,我已经把里面的古文全部背下来了呀……”喜欢学习的她在暑假里把旧课本通读了一遍,因为喜欢古文,还把里面的古文古诗都背了下来。“算了算了,我在想,课本要变化,总是教育部门想要不断改进吧,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好事。而且课本有大变,那么对全体同学来说都是新的,等于是统一的起跑线,也很好,我原先背的,就当是扩大知识面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