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初一语文调整鲁迅变成吴承恩 老师:学生会更喜欢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9 14:02:46

  家长说没有鲁迅经典的课本有些遗憾,老师说选齐天大圣更贴合学生实际

新课本

  前天上午,中学语文老师周慧更新了一条QQ状态:新初一的语文课本大调整,新换上的课文太好玩了,这一届初一真幸运!语文课会很有趣!

  新学期开学,初一年级孩子领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会与之前有所不同。

  除了篇目上的一些调整,新教材增加了写作板块,同时更强调阅读。

  鲁迅的《风筝》被删

  和之前的教材比较,两本书都有三十篇课文,总量没变,但更换了八篇课文,还有一篇课文有改动。

  其中,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被删掉。

  新增的课文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有所改动的是原先的《论语》十则,现在是《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有一些变化。

  综合性学习减少3个

  育才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胡蓉说,除了这些篇目的变化,新教材的结构也有所变化。

  首先是框架微调,将过去的“阅读+综合性学习”改为“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同时减少综合性学习,从过去的6个减少到现在的3个。

  其次,单元顺序有所调整。过去,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分别是人生体验和理想信念,现在调整为家庭亲情和学习生活。胡蓉说,“人生体验”这个单元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有点难,调整之后,更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与其自身能力发展更贴合。

  此外,新教材中增加了写作单元,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说法>

  老师:学生应该会更喜欢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中老师黄世蓉说,近十年来,语文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次改变编排更科学,新增的几篇课文非常贴近学生,循序渐进。

  胡蓉则认为,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应该会喜欢这次的调整。

  专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研究员级教师王方鸣说,这次人教版语文教材只是做了局部微调,例如课文个别篇目有所调整,综合性学习次数适度减少,写作指导更加细化等,旨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进一步增加科学性和操作性。

  追问>

  为什么会是鲁迅?

  家长黄先琴对鲁迅笔下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这些形象非常熟悉,至今清楚地记得延续多年的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次儿子课本里没有了鲁迅的文章,她有些遗憾。“不过鲁迅的文章比较深刻,娃儿理解起来的确困难。等他再大点,我会推荐他去读读。”

  原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增人,曾担任中国第一个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鲁迅研究年鉴》主编。“去掉鲁迅的文章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是遗憾,第二是无奈。”刘增人说,课本去鲁迅化的讨论由来已久,真正去掉了初一上册课本里的《风筝》,他认为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为何决定删除《风筝》?人教社语文责编王涧表示“不方便说”。

  为什么不能是鲁迅?

  平时上课讲鲁迅的文章时,由于文章有些晦涩难懂,上课时经常出现“老师累学生更累”的现象,所以不少学生听说撤了鲁迅文章,觉得轻松了不少。

  曾任某市普教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市政府专职督学牛锡亭表示,鲁迅的多篇经典文章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由于身处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的年代,他的有些文章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晦涩难懂,给学生的感觉总是太深奥、抽象,除了语言风格外,编著教材的人总是刻意过度解读鲁迅文章也是主因之一。牛锡亭多次听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反映,鲁迅的不少散文本来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太困难,但教师参考书和教辅书中却总是倾向于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政治深意,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这种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如果要大量介绍时代背景但又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

来源: 华龙网 作者: 记者林祺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