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影导演、话剧编剧、艺术理论家、原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上影集团离休干部陈鲤庭,因病于昨天9:36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3岁。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陈老的去世是中国电影的重大损失。告别仪式等事宜将与陈老家属协商后于下周举行,上影还将展开放映老电影等活动表达悼念,“用电影的方式纪念陈老”。
著书、导演均有建树
陈鲤庭1910年10月20日出生在上海,“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年仅21岁的他愤懑难抑,彻夜未眠,写出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反响热烈,成为当时著名的抗战街头剧,经改编后广为流传。
1934年,陈鲤庭在上海任《晨报》影坛专栏特约撰稿人,翻译介绍了前苏联V·I·普多夫金等人的电影理论。 1936年之后,他一直从事话剧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演剧活动。 1940-1943年,他编著了中国第一本较系统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规范》,1942年导演了郭沫若名作《屈原》,成为抗战期间后方舞台艺术的高峰。
1947年,陈鲤庭编剧并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遥远的爱》,此后又先后导演了《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形成了细腻清丽的艺术风格。1950年以后,他导演了《人民的巨掌》和《劳动花开》等影片。 1953年,陈鲤庭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排了话剧《屈原》,引起极大反响。《我与电影人的亲密接触》一书作者江平曾感慨:“陈鲤庭先生应该被我们铭记,可是,许多的影史书籍中,陈鲤庭的名字正在逐渐消失。”
平时关心国际新闻
昨日,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介绍,陈鲤庭前一段时间病情还比较稳定,“毕竟岁数大了,身体各个器官都在慢慢衰竭”。陈老心态好,对事对人纯粹,“我们有时和他说,做电影的人长寿啊。他会笑起来”。
任仲伦介绍,陈老是个乐观的人,思想也比较活跃,永远充满好奇心,“我去看他的时候,他都会问很多事情,问国际上的一些新闻,还有上影厂的情况。他耳朵不好,旁边就放个小本子,想问什么,就写在什么,我们也把想说的写在上面给他看。老一辈的电影人中,陈老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了”。
用电影的方式纪念他
继2012年汤晓丹享年102岁病逝后,又一位有“国宝级导演”之称的百岁电影人驾鹤西归,任仲伦表示,陈老的去世,对中国电影,对上影集团,都是个重大损失。
据介绍,陈鲤庭百年寿辰时,身穿红色毛衣,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站在门口迎接客人,还乐呵呵地招呼大家吃生日蛋糕,谦逊地表示,“我没做什么工作”。任仲伦称,上影对老一辈艺术家一直很重视,“陈老一百周岁的时候,我们组织去看他,送花篮送寿桃,他非常开心”。
今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了修复版《丽人行》,引起不小反响,选择《丽人行》,是因为陈鲤庭冷静又蕴含热情地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摩登丽人“独立宣言”。任仲伦介绍,陈老知道《丽人行》修复版的事,上海电影博物馆还展出了陈老的剧本等资料,接下来,他们考虑做一些纪念活动,放映陈老导演的电影,“用电影的方式纪念陈老”。
[链接]
未完成的《鲁迅传》
作为《遥远的爱——陈鲤庭传》的作者,夏瑜描述,他眼中的陈老,身上有着上世纪知识分子的气质,谦和、认真、善解人意,理智地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定距离。他不爱述说自己的辉煌,对采访的问题仅彬彬有礼地作些简单回答,“(晚年)陈鲤庭的生活很有规律,一日三餐、保健、看电视、看书都有固定的时间。对于各种各样的奖项他都不要,‘我现在已不拍电影,有什么贡献? ’请求采访的电话经常响起,都被他一一回绝,‘算了吧,这些事情已经太遥远了’。 ”
《遥远的爱》出版后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已故剧作家陈白尘的女儿陈虹特意从外地赶来,回忆父亲与“陈叔叔”的合作,并谈及未完成的电影《鲁迅传》和《大风歌》,她介绍道:“父亲在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边读边流下了眼泪,他说:‘真正被打入冷宫的还不是我,而是老导演陈鲤庭同志。他和全体美工三年经营的汉代宫廷建筑、服饰、道具都已制作出来了,他孜孜不倦搞出的那个极为细致的镜头本却无端地报废了。他被加以的罪名是慢,我们难道还不能让一位老艺术家精雕细琢地工作么? ’后来我出差到上海,特地去看望鲤庭叔叔,当九十多岁的老人颤巍巍地将《鲁迅传》和《大风歌》的资料交到我手上时,我再次流泪了,他说:‘孩子,你的父亲不在了,我也年老了。这些东西转交给你,留作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