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后来曾在高级餐厅用餐,大餐端上来一看,一个大铁盘子里摆着7只小铁碗,除一碗是酸奶外,另6个碗里都是糊糊状的印度菜。在街边,记者也看到过最普通的印度百姓吃的最简单的饭,一个小盘子里一张饼和一小滩黄糊糊(如上图)。在印度时间长了,记者发现印度什么菜都要做成糊糊状。印度北方菜里几种豆汤是糊糊状,用印度小黄豆做成的呈金黄色,用黑豆做成的呈灰褐色。

印度菜的南方、北方、西部、东部、东北部和山区六大菜系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多为糊糊状。有人概括印度菜的特点是“黄糊糊、烂糊糊、稠糊糊、辣糊糊”。糊糊呈黄色,因为用了咖喱,辣味则来自咖喱、大蒜、辣椒和芥末等各种香辛料。

印度人吃饭方式也很特别,在吃饼和糊糊时是用右手指把饼掰下来一小块,用其舀上一点菜糊糊,一起送进嘴里,手不沾菜汁,接触食物的只有右手指的前两个指关节;吃米饭时,右手的几个手指灵巧地把米饭和菜糊糊搅拌成一个小圆团,送入口中。

印度北方典型套餐里那几小碗糊糊状的菜中有一碗是绿色糊糊,乍一看上去,像一碗绿色苔藓在荡漾,让人很没食欲。这碗糊糊是印度北方菜系里的必备品,很多饭馆都是免费为顾客提供的。

第一次吃这种绿糊糊的时候,记者深深吸了一口气,拿起一块烤鸡腿到绿糊糊碗里蘸了一下,闭着眼睛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小口,咸咸、清爽的味道掩盖了烤鸡的油腻,突出了烤鸡的香甜,一股浓香萦绕口腔。

从此,记者喜欢上了这种绿色的糊糊,也改变了对糊糊菜的偏见。原来这种绿色糊糊是用香菜叶做成的。其他一些常见的绿色糊糊有的是用菠菜叶做成的,有的是用薄荷叶做成的。

印度家庭也爱自己做这种糊糊菜。印度人家里做这种菜时往往一次要做很多,除了够自己家几个星期吃之外,还要用罐头瓶装好送给亲朋好友,收到这种礼物的人都是喜出望外,格外感激。

记者曾到新德里一位教授家采访,观摩了他家制作香菜糊糊的过程。佣人首先把香菜的叶子摘下来,洗净,切碎,然后放到高压锅里煮,煮之前放入很多香料。半个小时之后,一锅香菜糊糊就做好了。他家每周要做一次,由于要送很多亲戚,每次要做三高压锅。

欧美菜原材料块头挺大,中国菜原材料块头小巧,更富有美感,印度菜怎么就做成了一堆糊糊呢?

新德里研究印度饮食文化的学者塔鲁博士对这个问题解释说,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性格。印度菜多为成糊糊状和印度的气候有关系。印度多数地区常年高温,把菜煮到烂熟,呈糊糊状,是为了可以较长时间保存。此外,印度人喜欢用手抓饭吃,糊糊状的菜容易和面饼与米饭搅拌在一起。而且,印度人做菜要用很多香料,一般一道菜里不下十几种,他们认为菜经过充分熬制才会完全吸收香料的味道,快速炒则很难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