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大学毕业生患上了“彼得·潘综合征”,不想长大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8 08:26:20

  大学毕业2个月,换了3份工作,第4份工作做了不到10天,又辞职不干了。这是杭州人小杨毕业以后初入社会的“潇洒”经历。不过,潇洒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同,昨日一早,妈妈硬把他拉去看心理医生。

  上班不是无聊就是太烦

  两个月换了4份工

  “根本不像一个20多岁的人,光想玩不想工作,心理这么幼稚。”妈妈这样向医生诉苦。

  小杨22岁,今年7月份刚拿到毕业证,告别大学生活。相比那些早就策划好考研、考公、找工作的同学,小杨对生活的计划并不多,工作是叔叔给安排好的,到一家物流企业做事,很轻松。

  杭州的小康家庭,对孩子的希望都是安耽。不过,小杨偏不安耽,第一份工作干了一周,“茶水喝两天”就觉得无聊,走了。随后,他加盟一家游戏网站,开始觉得很新鲜,有点创业的感觉。然而不到一个月,网站让他去做大量的推广工作,很快让他感到“太烦”,于是又离职了。随后,小杨又去了一家保险公司,但因旷工被炒。上周他去尝试帮朋友销售珍珠,只去了3天,嫌公司太小,又不想干了。

  这次小杨告诉妈妈,不打算再找工作了,而是想先给自己放假一年,用时髦的词,叫“gap year”,中文叫“空当年”,就像西方国家的青年一样,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

  妈妈把小杨的这些折腾都当成发神经的举动,小杨说“我就喜欢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妈妈觉得,儿子的脑子出问题了。

  拒绝长大

  其实是成熟障碍

  记者仔细观察,小杨身上有不少90后的特点,比如,穿衣打扮的口味潮中带着个性,耳机里永远是日韩音乐,热爱艺术,有几个爱好一致的“发烧友”,平时手机和乐高(一种拼接玩具)不离身。

  在妈妈诉苦的过程中,小杨却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我不是不能工作,是暂时不想去。

  杭州市第七医院心理专家朱长江,觉得小杨并非是“心理不健康”,只是在成熟的路上还欠点火候,在医学上,叫“成熟障碍”。

  还有个时髦点的词,专门描述这类人,叫“彼得·潘综合征”,说的就是那些从二十好几到四十挂零的人,喜欢装嫩,拒绝长大,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

  彼得·潘是著名的童话人物,在西方家喻户晓。他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一个多世纪以来,彼得·潘的故事被多次搬上银幕。

  在医生看来,小杨是“现实版的彼得·潘。”

  美国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恩第一次提出“心理成熟有困难群体”的概念。后来,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也撰文描述了这一群体:“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这些彼得·潘们很爱玩,很好相处,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年龄很不相称。

   “彼得·潘”的根源

  社会压力太大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向我们解释了“彼得·潘综合征“的根源。

  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成年人也会不自觉地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世界。但如果任由这种心态发展,人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而无法自拔。

  许毅曾碰到过这样的例子,35岁的男人,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部用来旅游和运动,不找女朋友,甚至也没有成家的念头,只想好好玩。

  朱长江说,大部分现实中的“彼得·潘”都有个性基础:性格比较柔弱,当现实中出现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回避,不理“困难”。

  “社会压力大,很多人潜意识里都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这些幼稚的想法和表现,可以说是象征性地表示了一种压力缓解。”朱长江说。

  但是,这种心态如果加剧或极端化,将会成为病态。

  对现实的逃避如果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那么就是病态了。碰到这样的事,家人要鼓励“彼得·潘”,勇敢直面现实,在必要时求助心理咨询以及医生的帮助。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