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出版的《展怀史通批校》,是为纪念批校者郭虚中诞辰一百周年,根据其生前对唐代刘知几《史通》所作批点校注的手迹遗稿,加以整理影印的一套线装本,全书一函五册。
郭虚中(1912—1971),字展怀,福建福安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大学国文科、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师从蔡元培、胡朴安、吴瞿安、何炳松、赵景深等先生。后又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随盐谷温先生攻研文学史。曾讲席上海持志大学,供职商务印书馆《中山大辞典》编纂处,后回闽执教过早期福州大学、福建师院。
《史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学理论名著,内容主要是对唐以前史书编纂的利弊得失加以分析总结,不乏严厉的批评,甚至敢于向道统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编写史书的思想与方法。作者刘知几当过唐代史官,参与编修国史20多年,因深感朝廷修史机构的混乱制度,难以满足秉笔直书历史的基本愿望,加上权贵对修史事宜的干预,导致愤然辞职,私撰史论,从而才产生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后来,刘知几《史通》一直是史学门类或历史学科的重要文献和必备典籍。《史通》一书流传到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版本应是明代刻本。这次出版的郭虚中批校本,就是从传世明刻中,选择张之象刻的《史通》作为底本,与其他版本进行校点批注,实际是采用1961年底中华书局据明万历张之象原刻的影印本,批校工作也在这个时期进行,大约是1962年至1963年间。
批校本有朱、蓝、绿三种墨色的批注和圈点,其中以朱批为主,蓝笔专门用来校录清黄叔琳的《史通训故补》,绿笔多集中在第一册里,以校注明张鼎思、郭延年,以及清浦起龙等几种《史通》版本。对各种版本中的不同字句,校订后均注明依据,其中有关于是非误讹的辨定,也有关于文义句读的斟酌,还有针对某些缺文或增字表示存疑待考,总之为读者了解诸版本之间的文字差别,提供必要的分析意见,以便能据此判断和掌握相对最为确切的文义。此书的参考价值,还表现在能就问题实质阐述其学术观点与见解的一些批语中,见书前《弁言》:“敷陈剖判,辞简意赅,且能持平综析,折中当理”。《弁言》还列举了三条眉批,都较有代表性。如认为史书编年体对同时代的史事,有“以时为纲”、“情形毕具”的长处,但又有“委曲锁细,不能详备,朝章国典,无所依附”的短处,不及纪传体裁事完全。另又指出“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并非纪传体的过失,而是“因人立传,事则相关,不得不然”的缘故。
通观全书,一概小如蝇头的批字,落笔轻重之间,都俨然不失法度,足以引人入胜,这不仅体现了书写的精谨慎密,似乎还传递着一种专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