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展旅游业“二次创业”?发展旅游优势与差距一样明显
正视问题与突破瓶颈一样可贵
提及衢州旅游业的发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山。自上世纪80年代江郎山景点启动开发以来,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连续20多年的接力创业,特别是随着2010年8月江郎山申遗成功,成为江浙沪地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之后,江山的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当地最具优势、最具基础、最富潜力的特色产业,也成为了衢州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
而今的江山,旅游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省旅游经市目标,相继编制了《江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提断升。
而今的江山,资源开发卓有成效。江郎山、廿八都古镇等重点景区功能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清漾毛氏文化村、浮盖山、和睦彩陶村、大陈古村落文化村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开放。2008年以来,全市正式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点)从3个增加到7个,全市已形成以城区和江郎山——清漾、廿八都——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核心景区为主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而今的江山,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申遗成功后的江郎山已经成为江山旅游最响亮的“金名片”,近几年又成功举办3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古镇(廿八都)文化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旅游经济强市等称号。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1亿元,均为2008年的2.6倍,两项指标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
而今的江山,旅游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2年,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推进江山旅游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2013年,江山市被列为省世界遗产旅游专项改革市,为加快旅游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先试先行的宝贵机遇;2014年底,途经江山的杭长高铁预计开通,“高铁时代”来临将使江山的旅游客源潜在市场得到极大拓展,在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当这些优势汇聚成当下江山欣欣向荣的旅游市场时,理性的江山人同样清醒地认识到,与优势相比,江山发展旅游差距同样明显,整体水平不高,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已经极大制约了江山旅游业更深层次、更大跨度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江山市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为34.19%,远远低于全省45.6%的平均水平,作为服务业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水平近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去年,江山国内游客人均消费560元,而全省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是1104元,差不多只是全省的一半;在全省6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和4个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市)中,江山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排位整体靠后,与先进地区差距还很明显。
究其原因,工作合力不强、产品谋划不足,配套建设滞后以及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都已成为制约江山旅游业按大旅游、大产业格局发展的瓶颈所在,而正视问题并想方设法突破瓶颈,已经成为江山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8月23日,江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江山市委书记陈锦标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号召全市上下形成合力,积极投身旅游业“二次创业”,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江山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二次创业”还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是市域景区化还是“洋家乐”,无论是绿道还是智慧景区,一系列关乎江山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创新词汇首次在此次会议报告中被一一提及,不由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们对江山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多了几分期待。
奇山,碧水,古镇,祖居,对于拥有不可比拟的旅游资源禀赋的江山而言,摆在面前的既有挑战,更是机遇。为什么要开展旅游业“二次创业”?旅游业“二次创业”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开展旅游业“二次创业”?透过陈锦标书记所做的这份沉甸甸的会议报告和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破除依赖、创新驱动的勇气与决心,一场关乎旅游、关乎城市、关乎未来的“二次创业”冲锋号已经全面吹响。
旅游业“二次创业”目标是什么?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何为“二次创业”?无论是在字典辞海里还是在百度词条里都很难找到明确完整的表述,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二次创业”的正面典型样本。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温州市,当温州冒牌货成为一场“瘟疫”席卷全国的时候,温州市委主动提出开展“质量立市”二次创业,短短几年间,温州名牌纷纷崛起,曾经像过街老鼠的温州货一时间成为了被冒充的对象,温州市也上演了一出“反败为胜、绝地反击”的好戏,当地经济迎来了二次腾飞。
2005年,云南省开始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云南旅游业进入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全省旅游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美誉成为云南丰富独特旅游资源的生动体现。去年,云南省的旅游产值与2005年相比,足足增加了4倍。
当这些榜样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持续冲击着江山人民的感观与思维时,当江山旅游正在理想与现实中寻下一个突破口与驱动力时,“二次创业”成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点亮了所有人的眼睛。
在江山市委书记陈锦标看来,江山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是时候通过“二次创业”来开展新一轮内部改革,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全新突破。
事实上,这样的选择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江山全市上下群策群力的结果。就旅游业发展而言,当前,与浙江省淳安、桐乡、遂昌、武义等县市相比,江山已经从曾经的“领跑者”变成了如今的“追赶者”,当别人已经走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时,江山仍保持着一种“常规”发展态势。
一组对比数字很有代表性。去年,江山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1亿元,对比同期的桐乡旅游,收入仅为桐乡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全年旅游人数不及桐乡二分之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已经在江山决策团队周围蔓延开来,摆正“追赶者”的心态和定位,以“人一我十”的干劲,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江山旅游迈入全省旅游发展的第一方阵,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已被提上议程。
于是,在听取多方的意见与建议后,一个属于江山旅游“二次创业”的目标浮出水面——到2015年,形成适应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成市域景区化布局,景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提升。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1000万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以上。到2020年,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江山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江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是一个十分冲击眼球的全新词汇。何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国际上的一般标准来看,一个产业在一个地区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而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对于去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的江山市而言,距离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而“二次创业”,正是通往这一“目的地”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抓手。
如何开展江山旅游业“二次创业”?陈锦标书记给出了言简意赅的八个字:“解放思想,创新驱动”。这看似通俗易懂的两个词,一一细化深入剖析后,却是另一番洞天。
解放思想,就要实现四个转变。转变理念,将“就旅游抓旅游”的理念转变为“大旅游、大产业”理念,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推进;转变规划空间布局,从以景区单体项目建设为主向市域景区化发展转变,把整个江山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经营与管理,实现亦城亦景,处处是景;转变旅游业态,突破观光旅游局限,向休闲、养生、度假等多元业态转变,着力构建多元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转变投资主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引导旅游投资方式由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投资转变,整合盘活全市旅游资产,提高旅游投资发展公司的运作效率。
创新驱动,则要实现旅游“五化”:着力理顺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全力构筑市域景区化格局,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努力丰富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不断加强营销宣传,推进旅游形象品牌化;强化配套支撑,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以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管理集聚区产业作为江山旅游突破口,以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旅游项目背后的故事去吸引人,以文化融合来实现文化留人,以耳目一新的旅游形象来实现品牌营销,以服务标准体系导入来实现“宾至如归”的体验,并最终实现江山旅游品位的提升和环境的蜕变。
如此看来,这并非一场轻而易举的“战役”,但对于肯吃苦会实干的江山人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全新的契机。现在,当“二次创业”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之时,当重磅出击的《关于促进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全面落地时,当江山市财政史无前例的每年拿出3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时,当多层面、多维度的旅游扶持鼓励政策层出不穷持续震撼人们的眼球时,极具前瞻性的人们或许已经预见到,一个属于江山旅游的“黄金年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