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国产动漫两难全:孩子爱暴力家长想说教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6 16:52:16

  东莞松山湖展贸中心,玻璃柜里知名动漫衍生产品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记者陈文笔摄

  不久前,热播动画片《熊出没》被爆粗口连篇,“毒害”青少年。怎样挑一部孩子既爱看,又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这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当前的国产动漫行业。连日来,记者在东莞举行的第五届漫博会的现场发现,孩子喜爱暴力动漫,而家长则普遍偏向于说教动漫。这两难性问题在国产动漫上尤为突出。业内人士指出,想要制作出寓教于乐的好动漫,教育专家、心理学家都不可缺席。

  孩子爱暴力爱模仿

  作为漫博会主会场,东莞国际会展中心设置了BBC儿童动漫欢乐世界、猪猪侠嘉年华等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前来感受一次动漫狂欢。

  23日上午11点,当熊大熊二的人偶开始在现场巡游时,坐在场下5岁的林愈突然从口袋中拔出一把玩具枪,对着“熊出没”的地方,喊道:“冲啊,发现情况没有?”这是国产动漫《黑猫警长》经常用到的台词,林愈的妈妈说:“他很喜欢看暴力动漫,经常喊打喊杀,有次还在幼儿园学奥特曼去打小朋友。”

  动漫对儿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身漫博会国际儿童教育专家乐教研讨会的亲子教育专家黄绎霖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动漫占据了多数娱乐时间。而国内没有分级制度,孩子很容易看到超越年龄层的画面,没有家长的把关和及时教导,“孩子容易学坏”。

  据台湾、日本等地区教育机构的调查,动漫对孩童心智、行为习惯的影响远大于书本和录音作品。因模仿动漫情节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今年4月份,深圳市1名5岁的小女孩模范动画场景,撑开雨伞从6楼跃下;同月,江苏连云港一名不足10岁的男童,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将一对亲兄弟捆起烤伤。

  这些接踵而至的事故,不得不让人反思动漫的教育意义。“多数中国人内心没有宗教信仰,做出来的动漫,自然而然也就缺少一种生命教育,杀气很重。但这恰好符合孩子的一些天性,孩子们爱看。”黄绎霖说。

  家长想灌输想说教

  在漫博会现场采访过程中,有许多家长向记者反映,他们会倾向于挑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因为这样的动漫“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伦理上的价值观”。记者观察到,为迎合家长的口味,漫博会的参展企业带来不少具有说教意味的动画片。

  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现场,有一动漫企业连续五天播放一部叫《欢乐智慧宝》的三维动漫。“这部片是针对3-6岁孩子开发的,孩子可以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会孝敬长辈,学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尽管这部动漫讲述了关于礼貌、整洁、节俭等行为准则的故事,中间还会串进国学、英语等知识点,但记者看到,围观儿童寥寥无几,不少路过的小孩只是探着头看了两眼,就会扭过头,跑到别的摊位去玩。

  与智慧宝同样遭遇的,还有《聪明的伦文叙》。“伦文叙像一个模拟的教师,传授诗词歌赋的知识。动漫推出后,并不受孩子们欢迎。”嘉鸿动画的市场经理杨雪平无奈地说道。

  专业人士缺席致质量缺位

  多年前美国一部《猫和老鼠》热播全球,至今仍深受中国小朋友喜爱。这部动漫有一个很大特点是,几乎没有对话。

  “它是通过故事让小朋友明白道理的,比如说汤姆经常跟杰瑞作对,但等到杰瑞真正出现事故如冰冻住了,汤姆会很伤心,把它放在火炉边取暖,这种强烈反差传递出了友爱的信息。”杨雪平说,美国动画很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寓教于乐,而国产动漫,却习惯用对话来直接说出一个道理。

  为什么中国就只会用对话体说教,而不会用故事来寓教于乐呢?在有着18年教育实践经历的黄绎霖看来,这是因为,“中国的动漫,是不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

  黄绎霖认为,动漫必然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但中国的动漫制作人,并不真正了解儿童心理和教育规律,因此是不专业的教育者,在做专业的动漫事,“在英国BBC的动漫核心队伍中,包括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其中有一位专家有长达39年的教龄”。

  据介绍,BBC旗下的《天线宝宝》在制作时,会把每一种创意做出一个“临时片”,把孩子们都找过来,25分钟内没能引发孩子笑5次以上的片子,就会被果断抛弃掉。反观国内,“动漫的制作模式进入了一种流水生产线,两三个人就组成的编剧团队,把剧本写完就进入了制作,是不会回过头来的”。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陈晓璇 黄汉城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