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医疗健康新闻
我国平均剖宫产率达46% 产妇不要把自己养得太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18 14:48:24

  昨天,新华网发新闻:我国剖宫产率位居世界第一。“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也发了这条信息,引来1500多次转发和上千条评论。

  新闻说,8月23日,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发起的“妇幼健康教育与传播技能”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剖宫产率位居世界第一,平均剖宫产率达46%,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80%。相关负责人说,剖宫产率连年居高不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倍,世卫组织建议的剖宫产比例为15%。

  那么浙江省剖宫产的比例是多少?

  2007年,浙江省曾做过临床调查,做剖宫产的产妇超过5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三科主任陈丹青医师昨天说,近年来,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都在控制剖宫产比例,建议能自己生的产妇都选择顺产。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省妇保的剖宫产率在40%左右,省妇保是浙江省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浙江省和周边省市医院有什么高危孕产妇都往这里送,高危产妇占了所有产妇的80%以上,而高危产妇许多只能选择剖宫产。

  顺产的孩子更聪明

  得病的概率也小

  “不少孕妇到我们医院来看门诊,都说要剖宫产。但我们告诉她,如果能顺产肯定是顺产好,对大人好,对小孩也好,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剖宫产。”

  陈丹青主任说,顺产比剖宫产好太多:顺产能刺激孩子脑部血液循环,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好处;还能把积在肺、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挤出;产后妈妈恢复得快。剖宫产就是孩子在子宫里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带到很亮的地方,比顺产的孩子增加得肺炎、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危险。剖宫产的妈妈也容易出现术后出血、产后感染等意外。

  而且,剖宫产的孩子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据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论文称,37周胎儿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是9.6%。这个病就是因为胎儿出生时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

  第一胎尽量不要剖

  免得想生第二胎时后悔

  “而且,现在有个新情况,符合条件生二胎的夫妻越来越多,如果你第一胎选择了剖宫产,就可能影响后面一胎的生育。你想生第二胎,第一胎尽量不要剖。”陈丹青主任说,最常见的影响是“子宫瘢痕妊娠”,就是胚胎长在子宫的疤痕上,这可能会引起子宫破裂和阴道大出血,而第一胎选择剖宫产,就会在子宫上留下疤痕。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刘欣燕主任医师2007年的统计,头胎是剖宫产的,二胎瘢痕妊娠的比例达到了15.2%。

  现实生活中,不少孕妇生第一胎时,没想过要生第二胎,选择了剖宫产。有了一个孩子后,想法变了,觉得一个小孩太孤单了,想再生一个,但因为第一胎是剖宫产,结果大费周折,后悔不已。

  避免剖宫产最实际的办法是

  产妇不要把自己和胎儿养得太胖

  陈丹青主任说,其实现在许多产妇也知道顺产对孩子更好,但现实情况是,有的产妇即使想顺产也顺产不了。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产妇营养过剩,自己体重增加过快,胎儿也成了巨大儿。这样一来,本来可以自己生的,只能剖宫产了。另外,产妇和胎儿体重过大,也容易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省妇保开设孕妇营养门诊,专门管理孕妇和胎儿的体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7-8公斤为宜。孕中期开始,每周体重增加不要超过300克;孕前体重正常,孕期体重建议增加12公斤,孕中期每周体重增加400克;孕前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的女性,建议增加14-15公斤体重,孕中期后每周体重增加500克。

  “孕期妈妈体重增长过多是胎儿出生体重过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妈妈为了自己的身材要控制体重,为了孩子更要控制。”陈丹青主任说。

  根据8月23日发布的另一组统计数据,我国巨大儿发生率高达10%。巨大儿指的是新生儿体重大于4公斤,这是病理性的体重,容易发生产后低血糖,成年后也容易继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

  “孕妇不要长时间坐着躺着,建议每天做30分钟以上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比如散步、体操等。这样,在生产的时候,也会有力气。”陈丹青主任说。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