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警惕染色枸杞 长期食用伤肝伤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6 08:04:05

  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枸杞丰收的季节。但近来不断有传言称,为了让销售的枸杞颜色更鲜亮,一些不法商贩会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对枸杞进行人工“化妆”。

  按照这种说法,颜色越鲜亮的枸杞,越可能存在问题。颜色鲜亮的枸杞,真的都经过人工“化妆”的吗?记者决定到市场上寻找这样的枸杞。

  药店、药材交易市场取样

  多数枸杞颜色很红润

  记者先到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名叫“宝兴大药房”的药店和一家土特产摊位各购买了一份枸杞。

  而后,记者赶到河北省安国市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取样。在药市北大街的一家店里,记者发现了一些颜色鲜艳的枸杞。店主保证,他们的枸杞绝对没有经过人工“化妆”。

  随后记者来到安国的药材交易大厅,这里是安国市正规的药材交易市场。记者挑选枸杞时,商贩都强调自己的枸杞是原色,绝没有“化妆”。听商贩们的说法,用硫磺熏蒸的方法给枸杞“化妆”是公开秘密,但那种枸杞已经不允许销售,他们也没有。

  记者准备离开交易大厅时,一个男子走了过来。得知记者想买成色漂亮的枸杞,男子神神秘秘地带记者来到一条偏僻小路上的小店里。原来他说的“更漂亮”的枸杞,正是商贩们说的用硫磺熏蒸过的“过磺枸杞”。这种枸杞看上去和交易大厅卖的不太一样,颜色很均匀,而且红得特别鲜艳。相比市场里平均50元/公斤的价格,这种枸杞还更便宜。

  最终,记者从安国不同的商家手中购买了四份枸杞,加上北京购买的两份,共收集六份枸杞样品。

  送检样本仅一种合格

  “过磺枸杞”超标100倍

  看起来,神秘男子卖给记者的所谓“过磺枸杞”,颜色更鲜艳,闻起来,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酸味。但仅凭这些直观的感觉,记者仍无法确定这六份枸杞是否被硫磺熏蒸过。于是记者把这六份样品,送到中国商业联合会农副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国标中规定的方法,对这六种枸杞进行检测。

  硫磺熏蒸会增加枸杞内的二氧化硫含量。根据GB/T 18672-2002《国家标准:枸杞》、GB/T 19742-2008《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枸杞》、SN/T 0878-2000《进出口枸杞检验规程》等国家相关规定,枸杞中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50毫克/每千克。

  令人震惊的是,记者检测的六份枸杞样品中,除了在北京药店购买的枸杞符合国标规定之外,其余五份枸杞样品的二氧化硫含量全部超标。其中:在安国药材交易大厅购买的两份枸杞,一份二氧化硫含量为68.4毫克/每千克;另一份为119毫克/每千克,是国标规定的两倍多;在安国一家药材门店购买的枸杞,二氧化硫含量为540毫克/每千克,超过国标近10倍。在北京土特产摊位购买的枸杞,二氧化硫含量竟为971毫克/千克,超过国家标准将近20倍。而神秘男子卖给记者的“过磺枸杞”,二氧化硫含量更是高达5030毫克/千克,比国标要求的100倍还要高!

  长期食用硫磺超标枸杞

  导致神经炎和骨髓萎缩

  “种枸杞的时候,有时候为防它生绣螨会打硫磺悬浮剂,如打的次数多有可能导致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超过50毫克/每千克。但是像那种超过500毫克/每千克和600毫克/每千克的,就肯定是拿硫磺熏的了。”枸杞研究所部长马建国告诉记者。

  食用被硫磺熏蒸过的枸杞,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呢?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吴小玲告诉记者:“存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食物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它会在呼吸道湿润的黏膜下沉积,然后对我们的黏膜有腐蚀性。长期食用会造成肝脏和肾脏损害,导致神经炎和骨髓萎缩。”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