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心理健康
暑假长期闭门不出小心宅出抑郁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3 07:55:47

 

  资料图

  在现代社会,宅男宅女可能成为我们口中的潮流词,有人甚至觉得自己很“宅”,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和外界接触,如果长期闭门不出,就要当心宅出心理健康问题,宅出抑郁症了。

  有的人宁愿窝在家里玩电脑打游戏等,也不愿意出门。久而久之,原本爱说爱笑的人,也会变得特别扭扭捏捏、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发呆,周末也不太出门了。到心理门诊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有了轻度抑郁。

  虽说“含蓄是种美”,可含蓄也要注意限度。如果成天一句话也不想说,失去与人交流的意愿,或者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反复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自己活着有没有价值、自己有没有能力等,则需要留意,他们是不是受到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身边的亲朋好友突然变得喜欢“宅”在家里,长时间一个人独自呆着,独来独往、朋友的活动也不参加。此时,也需要留意他的情绪状况。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2周,并且伴有情绪低落,也要提防抑郁。

  发现这种情况后,家人或朋友可以多陪陪患者、主动给予关心,尽量引导对方把心里话说出来,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问题。必要时,应该当机立断,到专业的心理门诊或医院就诊。

  轻度抑郁症的表现

  1、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意志消沉,几乎每天如此,通过两种方式得到证明,一个是主观表达(如感到空虚、无助、悲伤等),另一个是别人的观察(爱哭泣等)。青少年表现为情绪的莫名急躁。

  2、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对所有的事情或者几乎所有的事务明显感觉兴趣不大或者不感兴趣,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

  3、没有节食却体重明显下降,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的体重变化超过5%),或食欲增加,或食欲降低,几乎每天如此。

  4、轻度郁抑症的症状失眠或者嗜睡,几乎每天如此。

  5、激动不安,或者反应迟钝,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

  6、疲劳或者无精打采,几乎每天都如此。

  7、感觉自己或者环境一无是处,或是感觉过多的、不恰当的内疚,几乎每天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生病而自责或者内疚。

  8、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

  9、反复想到死(不仅是对死亡存在恐惧),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而没有明确计划,或试图自杀,或有明确的自杀计划。

  还有一些轻度郁抑症的症状,但是以上所列出的是最常见的抑郁倾向的精神症状,凡是真正具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几乎都有着以上9个特征的部分特征。

  轻度抑郁症如何自我调理

  1、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的生活规律中领会自身的生活情趣。

  2、保持自己的外观整洁。自己的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3、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4、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

  5、主动吸收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6、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解决矛盾,要有自信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7、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8、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心情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态度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如果有这种倾向,要尽快给予纠正。

  9、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

  10、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进行比较。

  11、最好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

  12、不要怕失败,要学会敢于失败,承认失败。

  13、要积极的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要积极的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14、要与精力旺盛、又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交往。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