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食品安全
牛黄解毒片含巨量“砷”?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2 15:59:20

  同仁堂(行情,问诊)称中外标准不同,但如何不同呢?

  百年老店同仁堂今年来屡陷“质量门”,继“健体五补丸”被检出水银(汞)含量超标、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后,著名品牌药牛黄解毒片近日又涉“毒”。

  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周一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中药警告,称同仁堂牛黄解毒片等产品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生产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对外解释称,是因为中外标准不一致。但昨日新快报求证中外标准如何不同时,同仁堂内部推来推去,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瑞典也发现该品含巨量砷

  据媒体报道,MHRA此次警告的产品有同仁堂旗下同仁堂科技生产的牛黄解毒片、保灵堂的白凤丸以及恒隆昌的发宝。这些产品都未被授权可以进入英国市场,但调查人员还是在市场中发现这些药物。其中白凤丸之前就在香港被召回,原因是铅含量是正常含量的两倍。而发宝所含的水银成分是标准的11倍。MHRA发布的警告中称,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也发现这款牛黄解毒片含有巨量的砷。

  同仁堂科技产品工作人员昨日回应,“我们已经关注到这条消息,但觉得消息比较片面,我们的牛黄解毒片是按照国家规定生产,经过国家安全标准检验的;两国的用药标准不一样。”

  谈到此种有害毒素是否影响人体健康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中药和西药不同,中药讲究配伍,各种有毒素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会起到一定的中和,毒素也会消除。

  内部互相推诿真相难寻

  同仁堂科技以“中外标准不一”回应牛黄解毒片含“毒”后,记者联系该公司办公室,询问“中外标准有何不同”及更多详情时,接线人员称,已获悉此事,但相关对外回复还是要找品牌部。

  记者随即拨通该公司品牌部电话,品牌部主任称,“我并不知道此事,你还是找办公室来回答吧。”而当记者说该公司办公室此前说回复归口于品牌部时,该主任“喂喂”两声后,以听不到声音为由挂断了电话。

  中外标准究竟不同在哪里?同仁堂科技内部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链接

  今年连遭六次“质量门”

  同仁堂中药材重金属超标不断?

  1月中旬据媒体报道,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以使食品达到药品的功效,吸引更多消费者,而这并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仁堂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甘露醇与D-甘露糖醇是同一种物质,同仁堂用的是后者,只是在标签中没有来得及更新,出现了错误。”

  4月同仁堂地黄被检出不合格,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同仁堂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则拒绝评价此事。

  5月7日香港卫生署发出通告,下令从市面回收该集团旗下一款名为“健体五补丸”的中成药,因其样本验出水银超标5倍。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同样不回应记者的提问。

  5月20日左右媒体踢爆同仁堂旗下另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远超国际标准。随后有媒体调查发现,同仁堂旗下多款常用药品都拿朱砂入药,而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已被证明含有剧毒,在美国、日本等国是被禁止入药。22日,同仁堂在官网发布公告回应“同仁堂中成药含朱砂”一事,称朱砂为常用传统中药材,同仁堂生产的含朱砂中成药均符合药典处方等国家药品标准,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此声明被指避重就轻。

  7月底同仁堂旗下的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痔疮止血颗粒”被曝光存在严重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节,被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暂停销售。事实上,该产品也曾进入辽宁、福建等地公布的违法医疗广告名单。

  8月21日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8月19日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中药警告,称同仁堂牛黄解毒片等产品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

来源: 新快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