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旅游频道 > 风光美景 > 国内
探寻亿万年时光之手 遍访湖南境内最美溶洞(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2 14:00:38

 

  凤凰奇梁洞“雨洗心荷”

  凤凰齐梁洞

  苗王号角回响的“天堂美景”

  一条清溪穿洞而过,乘船或者步行都可入洞。水面安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清晰地倒影在水中,就像海洋中的海岭、海沟、洋脊等海底地形,构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海洋世界”。

  沿着数百级的“天堂阶梯”往上,穿过狭小的洞口,“十里画廊”里有林海茫茫,古木参天,低垂着的干枯藤蔓密密麻麻的掩映着前行的道路。还有一座巨大的近乎透明的钟乳石,从洞顶低垂下来,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睡莲,泉水沿着钟乳石滑落,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瀑布,故名“雨洗新荷”。

  相传,这里还曾是苗王居住的地方。一块青石板上有一个小指大小的洞,导游说“这就是苗王号角”,“能吹响它的男人才有资格做苗王,能吹响它的女人才能做我们苗家人的压寨夫人。”忽然,一声响彻溶洞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那声音你找不到来处,空气中有苗人血液里流淌的勇敢与豁达。

  《湖南印象》提醒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确有必要的,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链接

  名词解释:

  钟乳石:是指喀斯特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每100年才长1厘米。从上往下生长的叫做石钟乳,从下往上生长的叫做石笋,左右连成一片的叫做石幔,而如果上下连成一条,就叫做石柱了。

  溶洞旅游应注意事项

  防寒:洞内温度较低,大概是20℃左右,寒气袭人,需着长衣长裤。

  防滑:最好穿防滑的运动鞋,走路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这样就不易摔倒。

  防水:洞内一般都有阴河,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要用防水袋包好。

  防拥挤:溶洞内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注意不要扎堆。

  声音

  溶洞是珍贵的文物资源

  童潜明

  岩溶地貌是湖南的重要地貌特征,其中石灰岩面积分布最广,占全省总面积的30.44%,因此溶洞遍布全省各地,数以万计,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正因如此,湖南打造出不少品牌旅游溶洞,如黄龙洞、波月洞、万华岩、梅山龙宫、苗王洞等。

  但是,溶洞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还是重要的文物资源。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穴居”时期,即:古人类居住在洞穴中。而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的早期猿人“湖北建始人”、晚期猿人“北京人”、早期智人“广东马坝人”、晚期智人“广西桂林人”,无一不是在溶洞中发现的,因此这“洞穴”基本就是溶洞。这些溶洞,多数又都同时存在大量与古人类共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在湖南,现已发现“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溶洞有60多个,但尚未发现远古“湖南人”。

  我们总在说“惟楚有材”,可是却连祖先魂归何处都不知道。这与我们不够重视溶洞的文物价值有关。在溶洞的开发中,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具体开发的科技人员,都忽视了其文物价值,一些溶洞中的动物化石被随意丢弃。最可惜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石门的“燕儿洞”发现古人类的头盖骨、脚骨,可是考古界还没最终确定年龄就在旁边修建了一座水库,溶洞被淹,无迹可寻。

  溶洞是珍贵的文物资源,这应成为溶洞开发者的一种意识。事实上,一个溶洞如果发现了文物,毫无疑问会增加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今天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以及发现14000年前的古栽培稻的湖南道县玉蟾岩,就是因其令人惊叹的文物科学价值而举世闻名。

  溶洞不仅仅是大自然造就的地质奇观,它还是猿进化成人的重要场所。有的溶洞,还可能藏着远古“湖南人”,等我们去探秘。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