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都学些什么?
@自由电台:各个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机制各有区别,每届学生的培养计划也可能会有变化。但基本的框架是设置不同类别的文理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各个类别先修一定数量的学分。一些基础科目,如大学语文、物理、思想政治修养等公共课程,都是大一每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修到自己心仪专业,也许是高考分数差强人意,也许是填报志愿缺乏策略,也许是对当下专业了解不够,所以大学就提供了转专业这样一个机会。在大一结束时,各个院系会独立组织笔试面试等环节,招收一定数量的外专业学生。传统热门专业竞争依旧激烈,当然也有不少学科压力较大专业的学生会申请转专业。和选课一样,这些决定取决于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一定要慎重选择。建议可以在大一时旁听心仪专业的课程,或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基本情况。
【课程篇】
开学是否存在分班考试?
@泡芙小薇:这个要因专业和学校而异,一般来说,有重点实验班的选拔可能需要大一入校之后进行考试,其他学校偶尔会进行英语测试,以便英文上课进行分班、分等级教学,至于大部分专业,都不需要进行考试。
如何提高英语水平?
@Sun:在大学里面英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英语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要抽时间学习英语。
除了认真上好英语课外,更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看美剧、读英文报纸。经典的可以用来提高英语水平的美剧有很多,如《老友记》,反复看上几遍,听力就不会有很大问题。平时多读《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国际大报的文章,夯实自己的英文基础。
大学选修课有何玄妙?
@自由电台:回想当年,面对厚厚一本选课书,确实挑花了眼。我的经验是,BBS、人人网等社交平台要利用好。不少高校的BBS上都会有专门的课务版,学长学姐有关课程信息的分享都被精心编辑分类,从使用教材到授课考试方式,从老师风格到给分规律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人人网上也有不少的课程心得甚至是公共课笔记。我还记得自己刚入学的时候,就读到过前人名为“选课学概论”的系列日志,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幽默犀利,远比学校安排的选课指导实用易懂,一时惊为天人,推荐给不少后来的学弟学妹。对于这些网络信息,要记得及时收集利用。不过,课程评价这样主观的信息,也不能偏听偏信,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短板综合分析。
最后,要提醒的是,绩点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为了GPA选修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学得不开心,收获也不会很大。大学里有不少给分严格的老师仍旧是选课的大热门,大家看重的就是老师和课程本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