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李显龙发表国庆演讲
- 称政策应更贴近人民意愿
- 更切合社会情况改变
主要民生改善措施
●教育
大规模资助幼儿园、托儿所,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津贴。
未来五年增设两万个幼儿园名额。
进一步扩大直接招生计划。
●住房
扩大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到四房家庭,为四房家庭补助2万新元津贴。
提供住屋提升津贴,帮助二房家庭购买更大房子。
●医疗
调整社保援助计划,取消申请者40岁以上年龄限制。
健保双全计划改为终身制,取消90岁年龄上限,实现全民普及。
李显龙昨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多项改善民生措施。
曾被外界形容为“新加坡模式”的新加坡发展道路近来遭遇一系列挑战,新加坡执政党正在试图调整,以巩固执政地位。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8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宣布了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诸多改善措施。李显龙称,新加坡将进一步增加公积金购屋津贴,帮助年轻人以及中等收入的家庭买得起房屋。同时,他还宣布,新加坡的医保计划“健保双全(Medishield)”制度将实现全民化和终身化。
诸多民生措施的宣布与新加坡决策层对于全球化挑战的认识有密切联系。本月,包括前总理李光耀与吴作栋同时发出对新加坡未来发展的悲观论调。吴作栋直陈新加坡正面临“中年危机”的挑战。
“确保工薪家庭能买房”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李显龙表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应该更加贴近人民的意愿,更切合社会情况的改变。他表示,政府会帮助人民减轻生活压力,近几年已推出一系列长期的社会援助措施如消费税补助券、就业鼓励计划等,帮助中下层人士,这些措施代表决策方向的逐渐改变,是政府落实新理念、新思路的开始。
就住房问题,李显龙表示,政府会扩大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Special Housing Grant)的涵盖范围,从现有的二房式和三房式组屋,扩大到四房式单位,让购买四房式的中等收入家庭,获得另外高达2万新元的津贴。而对于购买二房式组屋的新加坡人,政府会提供住屋提升津贴,帮他们在未来提升到三房式组屋。这意味着,月入1000新元(约人民币5000元)的家庭能买得起二房式组屋,月入2000新元的家庭可负担得起三房式组屋,月入4000新元的家庭可买得起四房式组屋。这些家庭只须动用公积金支付房屋贷款,而且能在25年内付清,之后的月入能存起来,为退休后的养老做准备。“我将确保让新加坡所有的工薪家庭都能买得起住房。”李显龙表示。
医保全民化终身化
就社保医疗问题,李显龙宣布,为了使新加坡人更能负担得起医药费,在去年重新推出的社保援助计划(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简称CHAS)将再度调整,将取消申请者须在40岁以上的年龄限制。同时,他宣布中低收入的新加坡人到医院看专科医生时,将增加津贴。此外,有23年历史之久的政府保险计划健保双全(Medishield)也将朝全民化和终身化迈出重要一步。李显龙宣布,健保双全将提升为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取消之前只保到90岁的年龄上限,让越来越长寿的国人能一辈子获保。而每个国人无论现在有没有重大疾病都能加入,并不可退出。
健保双全计划是新加坡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旨在协助患者应对高额的住院费用。投保该项计划的患者应先行支付自付款额,随后健保双全计划将赔付余额的80%~90%。
就教育问题,李显龙还宣布,将继续大规模资助幼儿园、托儿所,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津贴,使他们的孩子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并表示,未来五年内,政府计划增设两万个幼儿园名额。“我们必须确保体制开放,保持社会的流动性,使每个阶层的人民,不分贫富,都有机会提升,尤其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他说。
李显龙还表示,新加坡政府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帮助力度,同时也将控制外来劳工的数量。据悉,在新加坡530万人口当中,真正新加坡公民仅300多万,即使加上永久公民,也不超过400万,其余都是外籍劳工与外籍专业人士。
李显龙表示,虽然外来人口不能不加以限制,但是他也明白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外来劳工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强势政府有了危机感
实际上,李显龙诸多措施的宣布是在新时期新加坡民众对于国家未来引发的集体焦虑的背景下提出的。
本月9日,李显龙就在国庆献词中表示,2012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是1.3%,是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为反映国内社会结构和期望的改变,并且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立足,新加坡必须调整建国方针。”李显龙在国庆献词中表示,“前方的路跟我们走过的路将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定位。”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8月12日发文警告,新加坡正面临“中年危机”的挑战。吴作栋指出,新加坡目前面临包括生活费高涨、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不足、本国人口减少、高度依赖外来劳工及移民,还有更多元化和凝聚力较弱的社会,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对政府期望更高。吴作栋警告,如果人民和政府不能够建立新的社会契约,新加坡有可能会开始走下坡路。
有新加坡“国父”之称的李光耀在其新作《李光耀观天下》中甚至悲观地表示,对新加坡百年之后是否安在“不是很肯定”。
新加坡华文媒体联合早报网主编周兆呈认为,国家遭遇“中年危机”的另外一个潜在风险是,制度固化创造高效的同时所制造的思维疲态与惯性效应。新加坡按照过去的经验和模式获得经济稳定增长、国富民安、社会稳定,但一些新一代的民众已经开始对思维疲态和惯性效应下的应对缓慢和社会模式,产生困惑和焦虑。而一旦这种困惑和焦虑演变成质疑和反对,那带来的可能是社会洪流的方向性改变。
在他看来,话语体系的不对称、行为方式的反差,对新兴阶层的难以把握,很大程度上是目前掌握话语权和处于社会高端的精英阶层,按照旧有的方式流动到目前的状态,而难以准确把握新出现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和传播变化的速度和方式如此快捷又多元的情况之下,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都可能出现一些断层。体现在日常作为上,可能是对草根民意的变化未必像以往如此敏感,在政策规划和实施上,则可能是思维框架受限,难以突破原有治理模式。自下而上产生的推动变化的压力,又有赖自上而下地实施改变,最高层一旦确立了决心和方向,才可能实现。
不过,周兆呈认为,强势政府有了危机感,往往代表着民众话语权的扩大,对政府的更多质疑、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新型的政府民众契约关系,才可以推动政党的自我革新以及国家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