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天气,高温是今年的关键词,再加上每逢暑期,孩子们都到游泳池学游泳……不知你还记得不,在最近发生的跟游泳有关的新闻里,出现了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专业人士——救生员。最近两天,记者走访了昆明不少游泳馆,借着暑假的空闲,游泳馆成了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可对于池边的救生员来说,眼睛要像雷达一样,每隔4秒钟就要扫视一遍池水中的人们,来泳池玩耍的还有很多都是孩子。“这是一份看上去很洋气的工作。”云南省游泳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刀莲英告诉记者,现实中,“先学会救人,才能去教人”。晚报记者曾作过报道,所有游泳馆中,35%左右的游泳馆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救生员。而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成为游泳救生员流失的主要原因。
遇险
并非电影上才有
昆明姑娘孙芸已经准备出国了,上大学时因为自己就是游泳运动员,她通过考试成了一名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游泳救生员。小孙告诉记者,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心理方面,初学游泳的人遇到不熟悉的情况很容易心里害怕,出现四肢僵硬;有的是嬉闹中意外落水,还有的打赌比赛逞强好胜,这样容易发生溺水。另外,游泳很耗体力,水中发生肌肉痉挛(抽筋),饱食、饥饿,酒后也容易溺水。更多的情况下,溺水容易发生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打闹玩耍时被误压水底时间过长,入水方式不当,意外受伤而导致的溺水。
作为救生员,一旦发现泳池里有打闹、浅水区跳水等情况,就要提前劝阻、制止,避免由此引发危险。同时,救生员一旦发现游泳者泳姿异常、表情惊慌或痛苦,都要第一时间做出评估,立即准备施救,避免出现意外。小孙暑假回昆明兼职做救生员时,就遇到一次,一个女孩因为附近水面突然绽出的水花呛水,泳姿变形、两手慌乱地拍水。小孙急忙赶到将她托出水面调整呼吸,化解了可能溺水的危险。
救生
需要专业技术
在救生员口中,水中急救有个专门称呼叫“赴救”。记者了解到,水中赴救是指救生员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经昏迷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救生员所采取的赴救技术。包括了入水、接近、解脱、寻找、拖带、上岸、肩背运送等。入水有讲究,绝不是跳进水里那么简单,尽可能快速入水的同时,压低水花、避免过大的冲击力度,都是有专业要求的。接近溺水者时,还需要第一时间有效控制被救者,避免被抓抱两人同时遇险。
另外,针对溺水者沉入池底时,救生员必须尽快发现他并救上岸,还涉及单人、双人和多人寻找等团队合作,折线形、“之”字形、圆形、排列形,多层次寻找方法针对不同情况施救。在拖带溺水者时,必须保持溺水者的口鼻露在水面上,夹胸、托双腋、托枕、双手托颌、穿背握臂、二救一拖带溺水者,采取任何泳姿都要快速回到岸边。
转变
从游泳高手到救生高手
“和考驾照差不多,也包括理论和实践。”当年考取救生员证书,小孙的感觉比考驾照要难得多。要参加救生员培训,就必须是游泳高手,起码要满足两个条件:“20秒内完成25米速度游,连续游400米以上,潜泳20米中途不能换气。如果你游泳不厉害,又怎么能在水中救得了人呢?”
大家都知道,救生员第一时间用双手或单臂将溺水者控制,确保其脸朝上口鼻露出水面,之后救生员将溺水者迅速拖带上岸;救生员现场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一般人会忽略第二个环节,实际上人被救上岸只是第一步,让溺水者呼吸、心跳复苏,这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刀莲英表示,救生员的考核认证非常严格,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例如心脏按压,位置和力量都不能错,按压深度要在4~5厘米之间,深了浅了都不能过关”。
缺口
游泳救生员流失严重
持证上岗的救生员少是目前一大问题,很多泳池的现状是找一些游泳技术好、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来做救生员。由于薪水不高,工作强度大,许多游泳救生员随着时间的流逝选择了另谋高就,另外,许多游泳馆聘请的救生员都是兼职,而且基本都是拿到救生员资格证的大学生,他们在暑期、节假日也愿意来这里勤工俭学。
目前,在省内参加救生员培训的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学习之余兼职做救生员,薪金待遇达到千元的标准,毕竟这不是全职的收入,但毕业后大学生救生员选择了其他渠道就业,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根据两年来的数据额分析,每年暑假时,各种游泳培训班火爆开课,学生成泳池里的“主力军”。在拓东游泳馆,现在每天接纳400多人,其中学生近一半。云安会都游泳馆和青少年宫游泳馆人数也都比平时有所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假期内专门为学生开设的游泳班。
暑假,游泳馆都会招聘救生员,但由于流动性大以及待遇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昆明救生员的缺口很大,最多时只有三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