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年轻人,更多的父母一辈也与时俱进,活跃在微信上。为了了解子女更多的生活动态和人际社交,南宁的父母们竟也在微信上悄悄潜伏了下来,成了子女的“匿名好友”。他们穿上“马甲”,打入孩子的朋友圈,甚至想着用微信寻找或试探自己的“准儿媳”“准女婿”。
父母无奈
就想知道孩子在干嘛
家住南宁市兴宁区的周女士,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性格内向,很少与父母交流,每周和父母电话联系也不超过10分钟。每次话到嘴边的关心都被儿子以“有事忙”打断了,这令周女士很着急。看着身边朋友的孩子每天都汇报情况,她很想知道儿子每天在学校干什么,吃什么,甚至发生了些什么有趣的事。直到后来她从侄女那里得知儿子开了微信,更新状态也颇为活跃,于是周女士在侄女的帮助下注册了马甲账号,默默地以匿名的方式关注儿子。“在微信上与他有过几句交流,可是很担心,如果被儿子识破了怎么办?”周女士很矛盾,怕儿子知道了生气,但是能在微博上把握孩子的近况,还是感到比较安慰。
周女士的同事张女士去年也开通了微信。张女士的女儿已经工作一年了,至今还没谈恋爱,这令张女士很着急。为了能时刻盯住女儿,她每天都关注女儿在朋友圈里发的状态以及朋友的回复,想看看自己的“未来女婿”会否出现。张女士说,女儿刚开始是不让她加微信的,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女儿才同意。“平时问女儿什么都不说,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她了”张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在南宁街头随机采访的18位中老年父母里,开通微信的就有12人。“和年轻人一起随大流”,是他们与时俱进的初衷。当被问及是否会用微信与孩子互相关注,12人均表示“当然是要关注的”。父母们称,微信朋友圈里,自己孩子是主要关注对象,因为“动态更新最频繁”,父母们说:“我们老了,同龄人之间不兴玩微信互动”。
孩子尴尬
“悄悄关爱”感觉像被“监控”
记者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36位80、90后。调查发现,有半数年轻人即使远离家庭,也还会与父母保持每周两三次以上的电话往来,而且QQ、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也是两代人的交流途径。
四成受访者称,发现有被父母通过微信或微博匿名“监控”自己生活的迹象。但近半数的受访者可以理解,父母与时俱进打入自己的网络社交,是一种关爱。也有39%的受访者将父母的潜伏定义为“关注自己的恋爱、情感问题”。
80后的小彬在南宁工作,他并不介意与父母互加微信。小彬的父亲刚开始玩微信,不懂得怎么加好友,儿子教了几次才学会。小彬父亲说:“一开始加关注加不了儿子,还真有点着急”。不过小彬不认为父母可以通过微信监控自己的生活:“反正最心底的话我不会写在微信上,要吐槽就找朋友喝酒”。
90后女生晶晶则很介意父母微信“地下党”式的关心,因为在父母面前她向来报喜不报忧:“知道自己被他们悄悄加微信后我也不想点破,只是说话各方面都要注意点了”,晶晶说。晶晶甚至猜测,父母没准也在微信上悄悄关注了自己的男友,因为“两人恋爱中好像有些莫须有的关心来得不太对劲”。
专家提醒
“潜伏”有危险不如坦然分享
父母变身微信“地下党”,子女只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微信真的只能让亲子沟通变得尴尬吗?对此,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周健心理咨询师提醒:潜伏微信有危险!
“微信微信,沟通说到底讲的也还是一个‘信’字”。周健分析,父母想密切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本身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可以好好成长。孩子选择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心理活动,不愿什么都和父母倾诉交流,也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设防。当子女的行为在父母眼里只剩下孰是孰非的判断时,父母容易自作主张进行干预,亲子关系的“中间地带”就少了,只能徒增不信任。
“将微信作为传递亲子间正能量的平台会更好!”周健建议,家长和子女都应该在微信交流上做出角色转变。父母可以通过微信欣赏孩子的成长,化“干预”为“分享”;子女也不必将父母的微信关注视为“盯梢”,视作普通朋友的存在即可。生活上最好能与父母公开交流,坦然分享亲情之乐。
网友评论
有人无奈
阿段Duan:我妈,三姨,小舅妈,组成了我的朋友圈……
LWei_:我前阵子惊奇地发现我朋友圈里发过的照片都存在我妈手机里……
有人恼火
张悦H:我爹也这样!上次那个彩票我发了才10秒就打电话来问,跟室友看电影也问!
VERONA-芒果果果果:我爹妈倒没有老回复我什么,而且他们只发旅游照片和好吃的公式主要是不能忍受别的长辈老发励志故事养生之道还艾特我公式我是身残志不坚还是咋啦!
有人逃离
励志少年曾:现在都不敢发朋友圈了,我妈不会回我但是会当面问我。
王大珏Lisa:我妈的同事加了我,还有我领导。所以我还是挪窝回来吧。
有人……
小蚊子_小李子:可以设朋友圈黑名单啊
dAya__:我的朋友圈,早就对他们限制了
李梓恒riko:我让我妈加的是我小号一个月上去看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