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中老年
老忘记有没有吃过药怎么办?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9 08:37:28

  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忘记自己是不是吃过药的情况,要不要补吃的问题让人格外纠结,那么专业医生是如何认为的呢?您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应该重新补吃药呢?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胡春玲

  很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都有一个关于服药的困扰。因病情的需要,他们得规律地服药,但又因为年纪大了,人变得十分健忘,常常是转一圈又忘记自己是不是已经吃过药了。特别是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不在身边不能时时提醒他们按时服药,这让老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吃吧,又怕刚才已经吃过了,再吃一次会不会造成药物过量而影响健康;不吃吧,又怕其实刚刚真的没吃药,漏服了也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反弹。不止老人,就连年轻人也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忘记自己是否已经吃过药了,那么,漏服药了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避免漏服药的发生?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遇到漏服药品的情况,切忌千万不能自己随意补服,以免引起血药浓度突然升高而引起药物中毒。是否需要补服漏吃的药,需要根据漏服药品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漏服药品如果是在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一半以内的,可以按量补服,下次服药再按原时间间隔;如果漏服药品时间时间超过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以上,一般不需要再补服。

  下面就以降糖药为例,简单讲讲漏服药时该怎么做。

  降血糖药中的磺脲类药物往往要求患者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次,这类药物因服用次数少,一般漏服的可能性也相对低一些,如果您在早餐前漏服了,但您能在中午吃饭前想起的话,可以根据血糖情况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但如果是过了午餐才想起,那么就要视情况半量补服了。

  餐时血糖调节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这种需要在餐时吃的降糖药,如果刚吃完饭才想起来未服药,可以立即补服,如果马上到下一餐的吃饭时间了,则先要测量餐前血糖,如果血糖升高不明显,就无需补服,但如果血糖升高明显,则应该要适当增加餐前用药剂量或者适当减少这一餐的进食量,以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减少漏服而造成的影响。

  像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在餐中或刚吃完饭想起漏服,可以马上补服,但如果是吃过饭之后再补服的话,由于缺乏作用底物,药物的降糖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双甲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比较小,漏服后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或者联合用药者在明确血糖水平升高后再补服,要是已经到了下一次使用药物的时间了,则无需再补服了。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只有严格按照医生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服药,才能确保使用的药安全有效。那么,有没有一些小方法可以帮助老人们记起有无服过药物呢?

  1.使用分药盒: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以使用分药盒,分药盒里面有7个格,分别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每格可有三小格子,分别为早、中、晚,每个小格可盛放一次服药的剂量,记不清是否漏服药,看看这次小格里的药是还在,就清楚了,无需烦恼。平时可以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外出时也可以放在兜里随身携带,以便督促自己按时服药。

  2.制作一个简易的用药台历:制作一个简易的用药台历,把药名、服药时间和次数都备注在上面,每吃完一次,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一个勾,这个台历最好是放在每天都能经过的地方,如床头柜、客厅茶几等,能时时提醒自己服药。

  3.用手机备忘录或闹钟提醒:提前把服药时间、剂量等输入手机备忘录中,提醒自己吃药,如果是老人,提醒的铃声最好是洪亮的音乐加震动,这样即使手机放在兜里或不在身边,也能听到,也可以设定闹钟来提醒吃药时间。

来源: 39健康网 作者: 林惠芳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