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专题
你的孩子适合定制教育吗?盘点定制教育成功案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7 09:47:22

  如今,就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花费重金,要把孩子送到名校的时候,有些家长却“离经叛道”,把孩子带回家,自己培养,选择个性化的定制教育。

  一些接受定制教育的孩子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了某种成功。那么,个性化定制教育有哪些优势?又适合哪些群体呢?

  退学回家职业培养

  >>>造就台球传奇丁俊晖

  8岁打出斯诺克台球第一杆,10岁打遍老家江苏宜兴无敌手,11岁单杆打出118分,15岁获得亚运会斯诺克台球比赛金牌和世界青年斯诺克比赛冠军,16岁转成职业选手赴英国参加世界台球职业巡回赛,连续两次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成为世界职业台球界首位持外卡夺冠的球手。

  他就是“台球神童”丁俊晖。

  丁俊晖,198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父母经营副食品生意。父亲丁文钧就是一个台球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丁俊晖拿起了比自己还高的球杆,站在木箱上,将一个高难度的球送进底洞,从此,稚气未褪的他便和台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台球神童”的培养方式,却也不走寻常路。

  丁俊晖在台球上进步神速,然而,沉迷于台球也让他学习成绩下滑极快。丁文钧竟然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让丁俊晖退学,专心练球,举家从老家迁到上海,又从上海迁到广东东莞,目的只有一个:支持儿子打球。在其他同龄的孩子还在学校里朗朗读书的时候,丁俊晖已经开始了奔波于各个赛场。

  面对亲戚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丁文钧表示,自己不是不希望儿子念书,但是读书不是获取成功的唯一道路,如果儿子有别的方面的才华,为什么硬逼他读书,不让他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施展才华呢?丁俊晖也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退学和南下,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而“丁俊晖模式”,也已经成为了不少斯诺克业内人士所认同的中国体育人才新的培养机制。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的“体校-体工队-国家队”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家庭培养”模式为中国斯诺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私塾”童话教材

  >>>郑亚旗的别样学业生涯

  大家都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可是创办《皮皮鲁》杂志的却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郑亚旗。

  郑亚旗不是传统教育“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郑渊洁的“现代私塾”。小学毕业后即在家中接受教育,三年时间完成中学六年课程。

  郑渊洁父子对学校很多做法都不认同,比如老师训斥学生、学校考前漏题等。学校教育往往不太重视心灵教育这一块,而这是郑渊洁最看重的。

  郑亚旗的“家庭私塾”有黑板,有讲台,有课桌,一切和学校的布置一样。郑渊洁还在暖气片上绑上了一面国旗,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

  郑亚旗的教材也是颇具特色。郑渊洁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用写童话的方式编写教材,自己童话主人公皮皮鲁、鲁西西贯穿始终。郑渊洁编撰了《郑家菜》等10部教材,概括了多种知识和方法。郑渊洁在编撰这套教材前,将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仔仔细细读了两遍。郑渊洁表示,学校提供给孩子的只是考试能力,而在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诸如爱的能力、生存能力、自主能力等。

  郑渊洁教授儿子写作,同时还聘请了退休的高级教师,教授其他课程。由于郑亚旗还在爱睡觉的年纪,所以课程都是从下午开始。一天三节课,没有礼拜日。三年之后,郑亚旗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从这所特殊的学校毕业了。

  对这样的私塾生活,郑亚旗表示满意,虽然没有集体生活的那种乐趣,但别人也享受不到自己不上学的乐趣。跟学历相比,他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他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优秀成绩回应质疑蓉榕的家庭教育不简单

  成都女孩蓉榕从小就表现出很多过人的天赋:一岁半会识200多个字,三岁能阅读儿童读物,四岁开始记日记,五岁开始学钢琴、围棋等,六岁开始学英语……蓉榕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王俊也没让女儿去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上学。她认为,女儿在家上学比在学校学得多,开心得多。

  在家上学期间,蓉榕的培养方式是母亲为其量身定做的。王俊负责教蓉榕画画,语文和数学是专门请来的老师上门辅导,而钢琴、表演、英语、围棋等,都是把蓉榕送到少年宫的兴趣班。蓉榕在8岁的时候就学完了小学课程,后来又继续在家读了三年,学完了全部中学课程。2010年,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录取。蓉榕在大学的学习也是游刃有余:入学半年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A,完成的作业频频被老师留在学校作展示。

  蓉榕认为,在家上学的话,她学完一课马上就可以往后面学了,但如果在学校,老师不可能照顾每一个人。而且不用做作业到很晚,可学的东西比在学校多,就这一点来看,在家上学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延伸阅读

  >>>定制教育能否复制

  这些成功的定制教育案例表明,个性化定制教育可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那么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否复制呢?

  无疑,这些为孩子定制教育的家长是冒险的,丁文钧直接用“赌一把”来形容,郑渊洁在带孩子回家读书的时候,也是征求了很多朋友的建议;蓉榕的父母甚至直接被质疑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而且,个性化的定制教育,对一般家庭来说,教育成本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高风险投资”那么久,一旦有了差错,不仅家庭会血本无归,对孩子的前途也是大问题。除了硬件条件,家长双方至少有一人能够辞职专门照顾孩子,还需要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需要很多方法和技巧,这对家长的“软件设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些成功的定制教育,终究只是个例。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个性化发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潜能,或许还需要整个教育体制的不断努力。

  专家观点

  >>>不妨以“个性教育” 取代“素质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个体的成功,不是教育的成功。这些案例背后反映的问题,恰恰是我们中国没有个性化教育,学生没有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学校执行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把所有学生都纳入到一个体系中,甚至有些艺术、体育特长生又通过加分的方式重新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加拿大,学校会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学生有很多门选修课程可以进行自由选择,最后只要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共同组合,学生就可以毕业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多元的选择空间,学校有多元的评价体系,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充分发展,不必在学习和兴趣之间做二选一的选择。

  个性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本质,即让每个人生活更美好。这一概念显然比素质教育更清晰,需要的是给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多元教育选择。进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应朝这方面努力,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让每所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