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校车暑假客串当灵车 教育局称已不再接送学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7 08:25:31

  近日,一位溧阳市的家长发帖,女儿所在小学的“校车”竟然在暑假期间客串起“灵车”,把一位跳楼身亡的女子拉走了。发帖人担心,此事会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以后再也不敢坐校车了。溧阳市教育局通过本报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称,该车辆并非真正的校车,而是一辆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社会接送车辆。与此同时,该车的接送协议也已经到期,新学期不会继续接送学生。此外,溧阳教育局表示,未来要求接送学生的车辆不参加类似的运输活动,毕竟乘坐这些车辆的都是未成年人,心理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惊吓。

  家长看见“怪异”一幕

  女儿学校"校车"在运送坠亡女子

  孩子看见后不敢坐校车上学了

  据该家长反映,8月14日早晨7点多,一名罹患癌症的女子在溧阳市戴埠医院坠楼身亡,戴埠小学的学生小君(化名)恰好目睹了这一幕。小君的母亲尽可能挡住女儿的眼睛,以免她被吓坏。然而,准备走的时候,小君突然说:“妈妈,妈妈,那是我们学校的校车耶!怎么拖那个人上车了?”小君的母亲定睛一看,坠楼女子被抬上了戴埠小学的校车。“那是学校接送孩子的校车啊。又不是专门安放尸体的灵车!我女儿当时就对此产生恐惧的心理,她不敢坐校车上学了。还有十几天即将开学,女儿对此是相当恐惧,甚至不敢上学。”

  该网帖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大家纷纷质疑,如此使用“校车”确实有些过分了。

  教育局回应

  该车是接送学生的社会车辆,协议已到期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溧阳教育局了解情况。据该局安全监督科负责人介绍,这辆所谓的“校车”其实只是一辆社会接送车,这两年一直在接送学生,并非真正的校车。据了解,这是19座型中巴车,由溧阳接送车协会管理。

  过去溧阳市的不少村镇没有通公交车,因此学生上下学很不方便。针对此问题,2006年教育局等部门引导成立了“溧阳市学生接送车管理协会”。由该协会牵头,加强对社会接送车辆管理,司机、学校和家长签订运送协议,每天早晚各接送学生一次,其余时间司机可以自行拉货运输。“这些社会车辆由协会参照校车标准严格管理,不超载,不超速,还安装有GPS。”

  “这几年溧阳公交逐步发达,坐社会车辆的学生越来越少,这辆车签订的合同到今年7月底就已经结束了。”该负责人表示,这辆车的车主可能觉得接送学生的生意无利可图,也没有表示出要续签协议,下学期他不可能继续接送学生,家长们不必担心。

  车主受亲戚委托接送跳楼者,这类“校车”正淡出溧阳

  采访中,溧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溧阳当地习俗,家中如果有人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亲戚一般都希望他能够在家中辞世,因此很多人在临终前被运回家里。“女子跳楼后并未立即死亡,他运送的其实只是生命垂危的跳楼病人。”据介绍,此次事件中,司机与癌症女子是亲戚关系,受家人委托来将其接回家,整个过程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事后家属给了他碗、毛巾,丧事办完之后,出份子或者帮忙的亲友都会拿到。”

  采访中,溧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也坦言,这些车毕竟是社会车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虽然对其进行备案,在开学前也会由交管部门对车辆状况、驾驶员信息进行检查,但是平时这些司机要拉什么样的活,实在是难以监管。

  “不过有了这次的事情,以后我们会在协会开会的时候强调,尽量不要从事类似的运输。”他表示,“限制”此类车辆的业务范围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是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坐车的是未成年人甚至是低龄学生,心理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惊吓。

  “好在目前溧阳正在推行校车‘公交化’,规范学生接送制度。”该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13年6月19日由溧阳人民政府发布的学生安全接送工作情况汇报。从报告上看,自2012年起,溧阳开始推行“公交化”接送学生服务模式,逐步用公交车替换社会车辆,到2015年实现学生“公交化”接送全市覆盖。目前,溧阳有学生公交接送线路164条,接送46所学校共3427名学生,处于由“协会化”向“公交化”过渡的阶段。据了解,每学期末,学校将为学生代办公交乘车证,收费200元/学期,低于“协会化”收费。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记者 郭靖宇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