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大旱之下,如何做好“水文章”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6 14:44:11

  8月1日上午,开化县村头镇古竹村村民方厚祥在灌溉保苗。

  江山市园林工人在城北大桥头为树木、草坪浇水保绿。

  铜水局抗旱工作组在现场调节启闭机,增加支渠水流量。

  人工增雨作业现场

  开化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送水泵到城关镇密赛村抗旱保苗

  2.8毫米!今年7月份,我市降雨量创下最近5年来历史最低;而7月份有29天的气温超过35℃;至8月9日,连续9天35℃以上高温,其中8月6日,突破40℃!

  从北向南横穿衢北的芝溪20多年来首次断流;位于龙游模环、塔石的两条支渠下游段,十多年来首次向水库求援……

  位于衢北的铜山源水库,是实行水库灌区一体化管理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抗旱工作在全省具有代表性。水库下游55万亩灌区关系着衢江、柯城、龙游两区一县的粮食主产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摆在铜山源水库管理局面前的是——大旱之下,如何做好“水文章”。

  8月9日,天气预报再次破“4”:“今天白天最高气温40℃至41℃。”7点半,在衢州市区荷三路菜场附近,记者听到旁边一身汗水的两位老人在感叹:“这天气实在太热了,农村里可怎么办?现在是晚稻关键时节呐。”

  当天9时,记者来到承担我市抗旱、灌溉主力军任务的铜山源水库,向管理局了解灌区抗旱形势以及下一步举措,巧的是,正好赶上了一个特殊的会议——抗旱供水协调会。

  15年来

  首次紧急协调供水方案

  走进会议室,记者立即感觉到了这个会议不同寻常:

  与会者除了两位女性,个个晒得黝黑;说起辖区里的水,人人能随口迸出一串串数据……他们是来自衢江、柯城两个区9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以及水利员,有人已和水利工作打交道三十多年。

  柯城区万田乡处在铜山源水库灌区最末端,水利员徐世福第一个发言:乡里6000来亩水田、四五千亩经济作物,近万亩地需要供水抗旱。

  “翁塘垅水库前期蓄水100万方,目前大约还有38万方水能用,关系到14个村,每天2.5万方,还可以支撑15天左右。毕竟十来年没有清理过了。其它山塘、小水塘基本没水了。今年柑橘行情不太看好,不然用水量还要大。”

  九华、浮石、云溪、杜泽、峡川、莲花、周家等地水利干部介绍了旱情,高家镇政府毛姓乡干部介绍,虽然镇里已累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抗旱,但斋堂等11个村旱情较严重,估计零星分布的花生、芝麻、棉花、柑橘等经济作物计百余亩要绝收。“溪里渠里有水,老百姓就不愁,希望水库尽快再次供水。”

  会上,有的乡镇也反映,由于部分斗渠、毛渠年久失修或未及时清淤,造成了堵塞,水库第一阶段供水抗旱中,未能接到水;随着天气持续晴热,眼下农民需要机泵提水,成本上升。

  “把衢江、柯城两个区9个乡镇干部召集起来,开抗旱供水紧急协调会,我的记忆中是最近15年来首次。”1985年参加工作的市铜水局副局长郑云洪说,今年抗旱压力不小,前一天,他们还到龙游,与塔石、模环、小南海、横山、石佛等灌区乡镇相关负责人召开抗旱协调会,再次调查摸底。

  经协调,当天中午12时,铜山源水库开始向衢江区高家镇供水抗旱。8月12日起,第二阶段集中供水抗旱,计划用12天时间,供水1700万立方米,着力缓解旱情。

  1700万立方米水

  解“燃眉之急”

  1700万立方米水,是什么一个概念?已经接近目前铜山源水库剩余可供灌溉水量的一半!

  8月9日8时,铜山源水库水位130.51米,库存7851万立方米,其中4000万立方米可用于灌溉,剩余水得用于保坝。

  “其实,从6月21日以来,铜山源水库向灌区供水时间36天,至8月6日24时,灌区第一阶段抗旱供水任务顺利完成,通过东、西干渠以及铜山溪向灌区累计供水达2000多万立方米,有效地缓解灌区乡镇村的旱情,基本确保了灌区农业的抗旱用水需求,灌区群众满意,社会效益显著。”有关负责人介绍。

  但是,6月20日以来,我市以至我省的天气已被网友称之为“煎烤”之态势——6月下旬,尚只有一天超过35℃;而到了7月份,有29天的气温超过35℃;进入8月份以来,连续9天都是35℃以上高温,8月6日,突破40℃。

  一边高温不退,另一边降雨量达到近5年的历史最低!今年7月份降雨量仅2.8毫米,而2009年同期为171.1毫米,2010年262.7毫米,2011年为133.2毫米,就是去年也有74.6毫米。铜山源水库第一阶段的供水量,已超过最近前3年的全年供水量,与2009年全年供水量(2326万立方米)接近。

  “协调会一结束,水库就放水抗旱了。”8月12日,衢江区高家镇政府毛姓镇干部介绍,为了保证下游有水,他们周六晚一直忙到凌晨,12日一早又赶往现场。看到水已经通过芝溪、铜山溪下来,“老百姓很高兴,但还是希望水量能更大一点。”

  持续一个月的高温晴热天气,已造成了芝溪近20年来首次断流,导致高家镇上湾堰干涸,通过该堰灌溉的2个行政村800余亩农田水稻生产受很大影响,溪水断流,农民机泵提水都成了难题。为此,此前镇政府首次要求铜山源水库向芝溪进行供水,铜水局在确认可行后,通过增大莲花支渠的供水流量向芝溪供水。

  龙游县塔石镇、模环乡的两条支渠下游,时隔十多年来首次供水,灌溉范围大大增加。7月28日,塔石支渠何村段时隔二十年后再次供水,该镇缪姓副镇长介绍,该渠道原为土渠,老化失修严重,沿途输水损耗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供过水。“采取机泵提水灌溉,由于丘陵地形,需要100元/亩左右的成本,下游沿线还需要雇上百人守水,同时机泵设备管理、维修还需要不少的资金。现在经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建设,渠道的抗旱供水从高处往两边自流灌溉,成本降低了5倍左右,既省工又省力!”

  前期已经供水2000万立方米抗旱,短短几天时间后,再度供水1700万立方米,铜山源水库的底气来自——

  五年来,

  投入1.5亿元

  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只要我们合理调度,这剩余的4000万立方米水,可以支撑一个月到50天时间。”铜水局局长诸葛明介绍,今年6月20日铜山源水库抗旱供水前,水库蓄水达到了1亿多立方米的水量,最大限度地为今年抗旱供水储存了充足的水资源。

  1亿多立方米不是个小数字,可以发挥多大作用?相关资料记载:1990年7月4日至9月17日,旱75天,当时水库抢蓄水9000万立方米,采用大流量供水和间断性供水法,保证了全灌区晚稻超计划1万亩,并获丰收;6万亩柑橘不同程度得到灌溉。

  “能够在今年这样的大旱之下,提前抢蓄1亿多立方米水,这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给予水库持续支持,四五年来,水利设施建设得到持续加强。据统计,铜山源水库累计获得省及以上资金投入8000万元,市里配套7000多万元,既实现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又完成了干、支渠配套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工程。铜山源水库在除险加固前,还是一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三类坝’,限制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除险加固后,能够正常蓄水1.21亿立方米,通过项目建设,彻底消除了‘三类坝’的安全隐患,让水库可以按照正常库容蓄水,使我们在今年这样持续干旱的背景下,仍然有再坚持一个月以上的信心。”

  “我查了一下,从8月9日至16日,天气预报仍然是晴热天气。”郑云洪坦言,他在水库管理部门工作了近三十年,这样的天气也是罕见。灌区管理科工作人员也说:“换在除险加固之前,我们无论如何不敢在这样晴热的天气下,一口气供水1700万立方米。”

  “水文章”,

  分得更有效是关键

  衢江区峡川镇水利员金渭土,上世纪70年代就在水利部门工作,他说,水,如何分得更有效是关键。

  以作物为例,灌区内有水稻、甘蔗、花生、芝麻、棉花、柑橘等等,一渠清水顺流而下,还有种植、养殖,干渠、支渠、毛渠等种种杯葛。如今随着粮食种植向大户集中,不少农户选择小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有些作物用水量是相对低些,但是因经济效益需水渴求不可忽视。

  2003年,水库管理部门也面临了今年这样的各类矛盾,但是当年的气温并没有今年这样的持续高温,下一阶段,如果仍然没有较大规模的降雨量,灌溉VS养殖,粮食VS经济作物,干渠VS支渠、斗渠、毛渠等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协调会上,衢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人士也坦陈:一个铜山源水库事关两区一县,而容量毕竟有限,供水面积过大,相关乡镇不能只盯着铜山源水库而忽视了辖区内其他塘库水源,以及供水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等问题。

  首先来看小一、小二型水库以及山塘。老水利员们深知铜山源这样的大型农田水利重点骨干工程,供水牵一发而动全局,而辖区内的山塘(库容1万至1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0万至100万立方米)、小二型(100万至1000万立方米),相对来说,牵涉面在村、乡镇以及县域内,而且供水路途较近,便于协调管理,农民受益直接。“但是前期蓄水等问题还是值得关注。按照相关要求,小一、小二型就要达到抗旱40和50天的目标。”

  抗旱供水过程中的浪费问题,已引起了水库管理局和灌区乡镇的关注。据悉,铜水局除了东、西两大干渠外,还代管两条支渠,即10公里的外黄支渠以及6.5公里的王家支渠,首轮供水抗旱中,相关部门已在两地发现水资源浪费情况——水库渠首供水流量为6立方米/秒,到了目的地甲地仅有1.5立方米/秒;4立方米/秒的流量到了目的地乙地,流量仅剩不到1立方米/秒。

  市委市政府对抗旱工作高度重视,8月7日、8月13日,市领导先后视察抗旱工作。业内人士介绍:“先下游再中游后上游”的供水抗旱原则,要求各地树立顾全大局,灌区一盘棋的思想,同时立足“抗大旱、抗久旱”,合理安排供水,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管理部门从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入手,强化联动,力保用好发挥眼下有限的4000万立方米水的最大功效,为我市农业抗旱增收增活力添动力。记者王继红通讯员胡运忆/文黄麟胡萍黄水福/摄

  相关链接

  建国前,铜山源灌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山塘堰坝,据统计,共有山塘5862个,总蓄水约1116万立方米;有名称的堰坝97处,灌溉面积5.6万亩。平均抗旱能力10至20天。建国后,大兴水利,在铜山源水库动建之前,兴建了中小型水库536座,总库容8602万立方米,其中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4座,包括上文提及的翁塘垅水库等。其中龙游团石的周公垅水库库容最大,为575万立方米。 ——《铜山源水库志》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