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出汗多,许多女性朋友便会使用一些止汗露,止汗剂,正因为如此不少爱美女士糟了不少罪。止汗产品虽然起到了止汗效果,可也妨碍了汗腺,阻止了身体的热量散发,从而导致中暑,甚至出现皮炎。
在医学上,止汗剂多用于狐臭和多汗症患者。以狐臭为例,腋窝处大汗腺密集发达,某些人的汗腺与分泌功能异常,就会产生狐臭味。对付这种具遗传性,女性更易发的“毛病”,使用止汗剂便具有一定效果。生活中,很多人需要止汗产品,往往是因为夏天腋窝出汗的感觉很不爽,而那些经常化妆的女性,最烦就是精心化出的妆被汗液毁成大花脸。这种止汗方式,则是人为干扰汗腺的功能。
事实上,所有止汗剂都只能止住显性出汗。要知道,皮肤还具有非显性出汗(皮肤表面看不到汗珠),每天500毫升汗液就像执行了“蒸发密令”一般,以此方式消失。
止汗剂种类繁多,但基本原理是用药剂堵塞汗腺导管、萎缩汗腺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关键部位的汗液排出。一种有效的止汗剂,至少要减少腋窝排汗量达20%,并且能减少细菌滋生。
为了满足人们不同消费喜好,止汗剂被设计成各种配方包装,如喷雾剂、膏霜、走珠、液体、奶液和棒状物等。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左伊等研究显示,不同包装的止汗剂效果变化范围颇大,如喷雾剂为20%-33%,走珠为14%-70%。
皮肤内的汗腺,犹如运转良好的天然空调,通过排出汗液的方式为人体散热。那么,使用止汗剂会不会让人中暑呢?一般的,由于人体的适应代偿能力,局部涂抹不会导致中暑,而全身性大范围涂抹,有此种可能。
身体排不出热量,体温便会上升。要知道,人体耐冷不耐热。把一个人“冻”起来,让体温低于正常温度20℃,还可以挨过一阵子;体温的升高,常会扰乱体温中枢,甚至把人“烧”成白痴。
确凿无疑的现象是,有止汗剂使用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炎症等现象。要知道,这世界没有完美的物件,止汗剂也不例外。以常用的止汗剂量为例,它们多含6%-20%氯化铝无水乙醇溶液、5%明矾、5%鞣酸、5%-10%甲醛溶液、10%乌洛托品溶液和5%乌洛托品凝胶棒,人们所闻到的各种香氛则靠各种香精和添加剂。
由于人体皮肤及体质敏感性的不同,上述化学物质中,乙醇、甲醛、鞣酸、香精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出现鼻炎、皮肤红斑等不适症状。这意味着,当你购买一款止汗剂时,最好先体验下试用装,看过敏与否;而明确对上述物质过敏的,还是不用为上策。
不管怎样,出汗这种功能,可是相当高等的哺乳动物才特有的防热“必杀技”。恰如进化人类学家雅布隆斯基曾在《皮肤》中写道:“正是看上去最平淡无奇的汗,才成就今天的人类。所以,小编给各位提个醒,如果不是腋下味道特别大,请慎用止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