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寺坞人“三追”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6 09:01:47

村中的广场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寺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黑木耳塑料钉菌种试验成功

 

村民们在村中公园休憩

  整洁的村道、清澈的流水、苍翠的古树、幸福的笑脸……

  我们走进开化县池淮镇寺坞村,这里小桥流水、山石绿荫无一不透着那别具的匠心,几条沟渠蜿蜒其间,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楼房掩映在绿树中,老人孩子的欢笑声不时地从村口的休闲广场飘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村庄新画卷。

  追美

  寺坞村由原来的楼底、高潮两个村合并而成。

  7月26日,记者行走在幽静的寺坞村,看不到一点垃圾,看到的是连片的桑树林,平坦洁净的村道,保存完好的福山书院、知青楼等建筑,以及凉亭里、古树下乘凉的村民。

  “村庄变绿,变美了。”村民方春根指着村休闲文化广场旁的一条村道相告,原先这里坑坑洼洼、柴草乱堆,一到下雨各种牲畜的粪便就到处乱流,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故被称作“牛粪路”。现在,这里不仅得到了硬化,路边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栽上了绿化苗木,变成了一条风情小道,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在古树底下开了家超市的村民杨孝丰说:“我家这幢房子被七八棵古樟树环绕着,炎炎夏日根本不热,夜里吹的可是自然风,还要盖被子呢。”村民经常在古樟树下纳凉聊天,这儿成了村庄热闹的中心,因此杨孝丰的超市生意也相当好。

  “村庄能变美,关键是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村支书赖家余相告,在此之前,村道脏乱差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2011年以来,村两委干部因地制宜,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等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将村内150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扩建了休闲文化广场,对村内25处露天厕所进行了拆除,新建了垃圾处理池一个、焚烧炉一座。实行清洁卫生长效管理制度,村委会与村民签订了卫生公约,还聘请了7名保洁员每天对村庄干道进行打扫。

  去年,村里还拓宽村道2300米,建了防洪堤3100多米。去年10月,又投入20万元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如今,一幢漂亮的文化礼堂也在今年6月建成。

  赖家余介绍,从2003年开始,村里就有意识地对村内古树进行了清点、申报和挂牌,现有挂牌的古树名木86棵,其中树龄最大的已有800多年。保护和利用村内古树资源,村里先清除古树集中地的杂草,还铺了石子路,摆了石桌椅,筑了清水塘,建了古树园,为村民营造了一个真正的生态休闲公园。如今,整个村庄就像建在一个大公园里,真是“处处皆生态,步步有美景”。

  追富

  寺坞村不仅风景秀丽,还是远近闻名的养蚕专业村。

  “以前,我一年养两三张蚕,现在养15张蚕,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有2万多元,蛮好。”已有30多年养蚕经验的村民方春根相告,以前是小打小闹,种桑树的土地少,之后因为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他就将外出打工户的桑园流转来,扩大了养蚕规模,现在有7亩多的桑园。

  村民杨孝丰的妻子也养蚕,她告诉我们,去年她养了11张蚕,毛收入1.8万元。

  “蚕茧价格一斤卖十六七元,高的时候卖20多元。”赖家余说,全村人口321户、1080人,像方春根这样从事种桑养蚕的,占全村户数的80%。近年来,寺坞村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已发展桑园种植面积1560亩,全村养蚕农户的年收入达六七百万元。

  养蚕能增收致富,而利用废弃的桑枝条栽培食用菌也是一条致富路。

  “这是自动接种机,一套机器要30多万元,不仅接种快,出菇率也高。”这天,在寺坞村的食用菌加工基地,3名妇女正坐在自动接种机的出口处,将一袋袋接好菌种的食用菌放入筐内。基地负责人方根木介绍,在无菌接种室内接种的有4个人,室外的人员负责将接好菌种的食用菌送进栽培室。用这套机器接种的食用菌出菇率可达98%,而传统的人工接种的出菇率是90%。

  今年,方根木打算栽培黑木耳20万袋,从7月8日开始接种,目前已接种了13万袋的黑木耳。

  2008年,方根木利用废弃的桑枝条栽培起食用菌,主要是将桑枝条和杂木、棉籽壳混合一同粉碎了,再种黑木耳、香菇。2011年,方根木栽种反季节香菇10万袋,毛收入40万元。去年,他栽培了黑木耳10万袋,收入20万元。今年他认准行情,准备再种植黑木耳20万袋,接下来在10月份还准备种植香菇20万袋。

  “每天有23个人干活,女的一天80元,男的一天90元,一年大概要发放工资35万元。”像方根木这样的食用菌加工基地,目前寺坞村已有多家,种食用菌不仅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还带动农户在家门口赚钱。

  追梦

  “养蚕人家只希望蚕茧价格能稳定,我要继续将蚕养好,多增加收入。”谈及未来,方春根说,为了提高收入,下一步将尝试在桑园里放养土鸡。

  对于方根木来说,推广食用菌生产新技术,将废弃的桑枝条变废为宝,提高黑木耳和香菇的成品率,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是他的“中国梦”。方根木高兴地说,现在他已带动20户村民栽培黑木耳,一共栽培了100万袋,增加了400万元的收入。

  “村强民富,大家生活更幸福,既是村民的梦,也是我的梦。”赖家余说,现在村庄变美,村民变富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也转变了,门前杂物乱堆乱放的少了,乱扔垃圾的不见了;吵架拌嘴的人少了,种花栽树的人多了;闲逛打牌的人少了,追美、追富的人多了……

  “如今的寺坞整洁美观,景色宜人,古建筑风韵犹存,我们要借助开化县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的东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之下,可以兴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业。现在,已经有村民在办寺坞农场,农场可以为游客提供桑葚、草莓等各种水果采摘游。”赖家余对于梦想充满着期待,计划通过几年努力,要把寺坞村打造成一个具有人文风情的特色生态旅游点。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胡宗仁实习生杨帆通讯员徐祝安余小康/文胡萍丰智慧余问清/摄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