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5日电在北京拥挤的地铁里,随处可见人们忙着用手机刷微博、看微信或玩游戏,读书的人却很少见。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阅读传统,而现在很多中国人似乎正在丧失读书的乐趣。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教材教辅。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谁偷走了中国人的阅读之乐?
一些白领和大学生认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有限是导致阅读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很久没有读书了,有点空闲都是在玩微博、微信和陌陌。”23岁的小卢在中关村工作,每天编程序、写代码,是位典型的“码农”。
小卢每天上班朝九晚五,经常加班,上下班往返路途要花4个小时。加上吃饭、睡觉和上网,以及偶尔和同事朋友聚餐,几乎没有看书的时间。
55岁的会计师聂勤每天下班后还要忙家务活,很少看书。
“我这个年龄的人眼睛不好使,工作能对付,就不想再学其他的专业知识。”聂勤说,她每天都会上网,“通过网络和报纸也能快速获取一些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一年级学生马仁义坦言,除课本以外,他每年只读四五本书。“很难沉下心去读,还有就是被互联网占用了太多时间。”
有分析人士则更为犀利地指出,中国人正远离读书之乐是因为社会弥漫着浮躁情绪,“厚黑学”“成功学”大行其道,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却很难被读者发现和接触。
东北一所大学附属出版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图书市场上销量高的书大多是“营销学”“成功学”类读物。市面上的文学书籍多是泰斗前辈所作,青年后辈的文学作品出版和销售过程都很艰辛。
中国是世界出版大国,出版书籍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是图书人均拥有量和阅读量却始终很低,全民阅读的氛围并未真正形成。这一点要根本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8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初稿已经完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认为,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读书不应该有功利性,而应使其成为民族日常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