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解决炎症性肠病儿童的生长迟缓时不我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5 11:05:03

  据国际数据,北欧报道小孩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占全部病例比重不少于四分之一。为何小孩也得炎症性肠病?如何评价生长迟缓?为解开炎症性肠病患儿家长的一连串疑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教授主讲了《儿童炎症性肠病之生长迟缓》讲座,生动及详细地为在场市民讲解了儿童IBD与生长发育迟缓的关系。

  四岁的丁丁本来是个活蹦乱跳又聪明精灵的小男孩,但一年前他得了肠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他出现反复腹痛、长期腹泻,还经常解带粘液的脓血便,瘦瘦的身躯罔如火柴棒上支撑着一个大脑袋,屁股上都不长肉了,只剩下皱巴巴的一层皮,在接受了内、外科常规治疗后症状仍不见好转,丁丁也越来越比同龄的小孩长得慢了,身高、体重都没增加多少,着实让爸爸妈妈心疼不已。为了击败这个怪病,查出病因,丁丁爸爸妈妈从镇里带他到广州大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儿童炎症性肠病”。

  儿童为什么也有炎症性肠病?儿童炎症性肠病有什么特征?生长迟缓怎么评价?有何原因?该怎么办呢?为解开炎症性肠病患儿家长的一连串疑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教授主讲了《儿童炎症性肠病之生长迟缓》讲座,生动及详细地为在场市民讲解了儿童IBD与生长发育迟缓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并非成人专利儿童也可罹患

  沈振宇教授指出,炎症性肠病(简称IBD)历史悠久,1913年首次报道该病,目前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和克罗恩病(简称CD)两大类,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烧、血便、粘液便等等,克罗恩病还可伴有眼睛、关节等肠道外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虽多见于青少年,但儿童也可罹患此病。出门诊时,沈振宇教授经常碰到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小孩,跟家长沟通病情时,家长却认为该病是成人疾病,与自己的小孩无关。

  沈振宇教授说:“其实在上海关于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交流中,发现中国南方儿童发病以克罗恩病为主,北方则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关于小孩罹患此病几率的多少,据国际数据,北欧报道比较多,小孩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占全部病例比重不少于四分之一。中国诊断该病的患儿也将越来越多,主要是目前没有成体系的调查可得出确切的数据。”

  儿童炎症性肠病会导致系列问题生长迟缓最常见

  如何早期识别儿童炎症性肠病呢?沈振宇教授表示,其实儿童患病表现并不如成人典型,有些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及其他炎症表现,有些则仅有孤立症状,如慢性腹痛表现,但一致的是,一定伴有生长迟缓,或者当肠道症状不典型时,生长迟缓也可能是临床上唯一的表现。

  生长发育迟缓可从身高、体重、BMI、生长速度等判定。以身高举例,炎症性肠病患儿一年长高不超过2CM,身材偏瘦小。而正常儿童期每年需增长6-7CM,小于4CM是不正常的。儿童炎症性肠病基本小于4CM或者不长,值得引起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同时,儿童炎症性肠病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如身材的矮小造成患儿心理孤单、内向孤僻,正常青春期的延迟,不仅仅只是胃肠道的问题,还影响了生活质量。患儿治疗上除了尽快将肠道疾病尽快控制、缓解,还要尽早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炎症性肠病的儿童生长发育是值得关注的,沈振宇教授解释说:“成人不能长高,但小孩还要继续长高,这是时不我待的,一年不长高就可能损伤几公分,除了改善腹痛、腹泻、血便之外,解决生长发育对患儿日常融入社会生活非常重要。”

  如何得知生长发育迟缓?生长曲线能清楚了解生长趋势

  有没有生长发育?该如何评价呢?沈振宇教授指出:“评价小孩矮不矮,是用生长曲线(2岁-18岁),如果超过两个标准差以上是过高,以下是过矮。生长曲线判断能更准确,更能清楚了解生长趋势。”

  正常无疾病情况下遗传靶身高的计算:

  男孩(CM) = 父母身高之和/2+6.5 CM

  女孩(CM) = 父母身高之和/2-6.5 CM

  平时我们经常讲的矮身材的定义则是以身高来和同龄人作比较,若身高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身高小于遗传靶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上可判定。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龄超前,应以骨龄纠正,查左手X光片即可判断骨龄是否超前,一般骨龄到14岁就停止生长。

 

来源: 39健康网 作者: 余渭霞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