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寒门学子一条求学的坦途,要有好政策来托底,也要有社会助学力量来拾遗补缺,还要靠制度设计把助学金发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据统计,每年的大学新生中,特困生达8%。对这数十万寒门学子而言,求学路并不像同龄人那样平坦。
寒门学子求学有何难?不外乎二者,一是资源缺乏,二是机会太少。
资源缺乏,一方面缺在物质层面,贫寒家境难以支撑衣食无忧的学习环境,难以负担昂贵的学习资料和电脑、网络等学习工具,有的寒门学子甚至难以拥有一张自己的书桌。
在社会资源层面,寒门学子更是乏善可陈,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贫困地区,消息闭塞,交通不畅。因为不了解助学政策、错过申请时间、缺少申请材料、甚至被恶意顶替,国家的扶助政策有时候难以落到他们的头上。
机会太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资源缺乏。对于他们而言,出国留学、自主招生、特长加分……条条可通罗马的大路实际上都不存在,只有一根“独木桥”。他们的求学路相对狭窄,选择比同龄人要少得多。
给他们一条求学的坦途,除障、扩路要双管齐下,这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合力。
国家要有好政策,这毋庸置疑。我们欣喜地看到,去年起,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开始实施,数万名贫困学子因此受益,得以走进大学。同时,我国已建立起完整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980亿元。
社会力量同样不可或缺。社会助学力量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它可以在国家力所未及时,及时、有效地帮助到特定学生,解决他们的特定困难。比如青基会的圆梦行动,就为冯少飞们解决了从家门到校门的交通费用以及入校后第一个月的生活费用。
当然,一些问题依然存在。980亿元助学金,如何交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怎么保障资格审查的严格有效?社会助学力量如何拾遗补缺,才能更好“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外,一些地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是否该通过征信体制等方面的完善来解决,以保证贷款的可持续?
要解决这些疑问,相关部门和学校依然任重道远。工作每多做一点,寒门学子不必要的辛苦就可以少一点,他们就能够走得更快一点,更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