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中老年
一生各个时期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9 16:52:08

  编者按:老年痴呆,似乎总被认为是老人的专利,是上年纪后,才要重视的问题。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副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张振馨教授日前却指出,防老年痴呆是一生都要做的事。该结论是张振馨教授课题组对2062名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年龄为50—82岁的中老年人进行队列研究后得出的。

  胎儿期:孕妇绝不能乱补

  研究结论:若婴儿头围过小(男婴小于30.21厘米;女婴小于29.74厘米),其年老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为正常婴儿的1.4倍。

  “这一结论提醒我们,孕妇要注意合理补充营养,否则就会影响胎儿脑部神经的发育,从而对其今后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张振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胎盘是土地,妈妈摄入的营养就是肥料,只有肥料充足且被土地吸收了,土地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养料。

  孕妇滥补不行,不补也不行。张振馨认为,最科学的办法是保证每天摄入含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品,注意营养的均衡,但不用刻意大补,吃各种保健品。定期进行孕检,保证标准的体重增长。个别女性由于担心身材,孕期还限制饮食的极端行为万万要不得。

  目前,高龄产妇带来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过早生育也会给孩子带来风险。研究显示,妈妈在20岁前生下的孩子,得老年痴呆的风险是21—34岁的2.76倍。这是边远地区女性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青少年期:每天喝杯牛奶

  研究结论:每天喝牛奶的人,认知损害风险是不喝牛奶者的64%;

  接受过大学、高中教育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为未接受者的35%、67%。

  出生时的不良因素不一定会导致痴呆,张振馨认为,出生后的教育,以及父亲的职业、家庭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也就是说,出生时的“神经缺陷”是可以弥补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说,接受教育就如同给你的“智力银行”存钱,存得越多,使用越频繁,应对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反之,智力存储低的话,人到老年,神经系统的一点损害可能就会导致痴呆。

  “除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张振馨说,青春期大脑才完成发育,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但这并不是鼓励滥补,而是科学饮食,均衡营养,每天喝杯牛奶更是关键。

  壮年期:防慢性病、心理病

  研究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无脑血管病者的1.85倍,肥胖者是不肥胖者的1.5倍,糖尿病患者是无糖尿病者的1.41倍。

  张振馨告诉记者,血管相关因素影响老年痴呆的具体机理还不清楚,但两者的关联性明显。就拿血管性因素来讲,临床上,50%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同时伴有血管问题。

  因此,壮年期要特别重视预防慢性病,不要仗着年轻,过着“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颠倒生活,或是趁着年富力强,非要拼出个事业高峰。切忌饮食上“早上应对,中午对付,晚上享受”,以及久坐不动。

  在保证少熬夜,少吃高油高脂性食物之外,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抑郁也可能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之一。美国已有研究显示,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激素,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高。

  中老年期:走出去、多动脑

  研究结论:智力活动、休闲活动、读书写字、养花种草等均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退休后,社交活动骤然减少,如果自己再不走出去,麻烦就来了。陈海波说,社交活动会对人体的脑部产生刺激,能够很好地预防老年痴呆。张振馨提醒,除了多参与社交活动之外,预防老年痴呆,一定要多用脑,看书、练书法、养花,甚至是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中老年朋友还可以陪着孙子孙女一块学习,动动脑。

  特别要注意,老人不能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多看一小时电视,今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倍。

来源: 《生命时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